《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中的谢公墩。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日前有媒体报道,白下路一考古工地挖出了疑似“谢安墓”,“老南京”版也发表稿件,探究真实的谢安墓到底在什么地方。
熟悉南京历史的人知道,谢安在南京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除了谢安墓(最初位于南京,后迁走)、王谢古居(乌衣巷附近),还有“东山棋墅”和谢公墩。那么,“东山棋墅”和谢公墩又在如今南京的什么地方呢?
“东山棋墅”在江宁东山
翻开明代南京籍状元朱之蕃编纂的《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其中至少有两景和谢安有关,分别是“谢墩清兴”(谢公墩)和“东山棋墅”。到了清代、民国时期,出现新版本“金陵四十八景”后,这两景演变成“谢公古墩”和“东山秋月”(也称为“东山棋局”)。
“东山棋墅和谢安最有名的历史掌故有关。”对于“金陵四十八景”颇有研究的中学语文老师孔先生说。东晋太元八年(383),北方政权前秦出动大军南侵,威胁东晋政权。东晋的宰相谢安镇定自若,坐镇南京,指挥八万北府精兵,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一带大败秦军,取得著名的“淝水大捷”。
据记载,为了安定军心,在决战期间,谢安经常邀请亲朋好友到距离建康(南京)城南20里的“东山别墅”下棋。这座东山别墅,就是谢安的“私人产业”。当前方晋军大胜的捷报传到南京时,谢安正在东山别墅和客人下棋。他看一眼捷报后随手放下,照旧下棋。客人询问,他才不动声色地说:“小儿辈已破贼!”
“‘东山棋墅’后来又演变成了文人们喜欢寻访、探寻的南京胜景。”孔老师说。这个“东山”是哪里呢?基本上没有什么疑义,指的就是如今江宁区东山街道的土山。
孔老师介绍,谢安早年曾经隐居会稽(绍兴)的东山,年过四十才到朝廷任要职。他来到南京后,在江宁土山上造了一座别墅,将这座小山也称为“东山”,后来的东山镇、东山街道的名字就由此而来。和谢安有关的还有另一个成语“东山再起”,指的则是会稽(绍兴)的东山。
李白让“谢公墩”名声大噪
“东山棋墅”的地点较为清楚,那么,“谢墩清兴”、“谢公古墩”又在哪里呢?“‘谢墩清兴’和‘谢公古墩’说的是同一景,就是‘谢公墩’!”孔老师介绍,关于“谢公墩”的具体位置还是有争议的。
先来看看“谢公墩”的历来。南朝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有一则“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的故事,大意是说,王羲之和谢安一起登上冶城,谈论对国家大事的见解,后人遂将二人登临处称为“谢公墩”。
两位东晋名人偶然一次的登高,使“谢公墩”成为后世文人来到南京必游的景点。到了唐代,李白一首《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使得这处名胜更加名声大噪。诗中写道:“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孔老师介绍,唐朝距离东晋年代并不久,因此李白看到的谢公墩,应该就是谢安和王羲之登临处。冶城,就是现在朝天宫一带。后代的很多南京地方历史文献都认为“谢公墩”在朝天宫附近。《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等将谢公墩画在了清凉山、虎踞关附近,永庆寺(今五台山永庆寺附近)前,与李白描述的谢公墩历史位置也较为接近。
哪个“谢公墩”是谢安登临处
那么,谢公墩的地理位置后来又为何出现争议呢?“这就要怪王安石了,他的一首诗,使得后来人对本来位置清楚的谢公墩变糊涂了!”孔老师说。
众所周知,北宋名相王安石辞官后隐居在南京,建半山园居住,后来他舍宅为寺,也就是“半山寺”,其地理位置位于中山门南北侧,城墙内的海军指挥学院东北角。
在半山园居住期间,王安石写了一首《谢公墩》:“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意思是说,王安石的名和谢安的字(谢安字安石)正好相同。王安石自己建的宅园(半山园)就在谢公墩,因此,谢公墩不应该姓谢而应该姓王了。
孔老师介绍,有后人根据王安石这个“争墩”的典故认为,谢公墩应该是在半山园。南宋张敦颐编撰的《六朝事迹类编》就认同这个说法。不过,也有文献对王安石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南宋的《景定建康志》就认为,所谓“谢公墩在半山寺”是不可靠的。半山寺那一带其实是谢安的侄子谢玄及其后代所居住的地方。王安石错误地把谢玄住处误认为谢安住处,并进一步认为半山园就是谢公墩所在地,写出了“争墩”诗。此诗写出来后,还遭到了苏轼的嘲笑。
近世学者陈作霖在《养和轩随笔》中甚至提出,南京有四处谢公墩,分别在冶城、土山、半山寺、谢公祠(门西)。
南京地方历史文学学者严中则指出,考察这些谢公墩的地点,还是以“冶城说”,也就是谢公墩位于今朝天宫附近最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