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双休日超过35万市民外出扫墓 鲜花祭扫成主流

双休日超过35万市民外出扫墓,今年清明刮起文明环保风

墓园不闻鞭炮声,鲜花祭扫成主流

南报网讯(记者 马道军  实习生 冯帆)刚刚过去的双休日,我市迎来今年首个清明扫墓高峰,超过35万人分赴17家经营性公墓、170家公益性公墓祭奠亲人。而据市殡葬管理处估计,整个清明节期间,全市约有400多万人次加入“扫墓大军”。这两天,记者在各大墓园采访发现,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正逐渐被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社区公祭等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这些低碳环保的绿色祭祀之风,让传统的清明节逐渐回归“清净”与“文明”。

场景一:不闻鞭炮声,祭祀垃圾比往年少了一半

今天上午8点开始,在我市最大的墓园——普觉寺陵园,周边道路的交通流量明显上升,墓园道路两旁停满了车辆,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在墓园门口,赫然竖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提醒。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他们无一例外支持禁放。“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也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市民赵卫坦言。市殡葬管理处陵园中心主任、普觉寺陵园经理张明跃告诉记者,按照市里的要求,普觉寺陵园从2014年12月13日开始禁放烟花爆竹,这几年几乎听不到鞭炮声。今年墓园又实行交通管制,车辆不允许驶入山上,也是为了营造一个安静祥和的祭祀环境。“燃放烟花爆竹污染大家生存的环境,对百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市民也十分配合,基本没有人随意燃放鞭炮。像墓园在实行禁燃禁放之前,每年清明期间,园区内都会产生大量的祭祀垃圾。与禁放前相比,这两年祭祀垃圾少了一半以上”。张明跃表示。记者了解到,普觉寺陵园今年还专门新建了一座祈福园,市民可以在许愿树上系上一条黄丝带或绿丝带,或往“天堂邮局”投入一张写满对亲人思念的许愿卡,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感恩追思。

场景二:鲜花换纸钱,市民鲜花祭扫超八成

今天,在雨花功德园,记者发现,来扫墓的市民手中少了纸钱、鞭炮等传统的祭祀品,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的鲜花。“功德园像个公园,这里安葬了很多将军、烈士,要是烧起纸钱来,烟熏火燎的,也是对他们的大不敬。”今年68岁的王建国对记者说。王建国说,父母生前都是知识分子,安葬在功德园,是一种荣耀。每年清明祭扫,除了思念,也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生前就喜欢浪漫,今天给二老送些鲜花,他们在天堂看了也高兴。据雨花功德园统计,双休日有2万多人进入墓园,带纸钱的很少,绝大部分是手捧鲜花,除了传统的菊花,百合也不在少数。“市民的文明祭扫的意识慢慢在增强,我们去年清明期间做过一个统计,来功德园祭扫的市民,超过八成会带着鲜花来,今年估计这个比例会更高。”雨花功德园常务副总经理阮锋说。在张明跃看来,古人讲究“入土为安”,烧纸钱、放鞭炮,只会惊扰到先人的安息,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普觉寺、功德园等墓园,这几年前推出的“鲜花换纸钱”活动,市民比较认可。“这个双休日,普觉寺陵园‘鲜花换纸钱’活动,只兑换了几十束鲜花,比往年高峰兑出的上千束鲜花少了很多。很多前两年参与兑换活动的市民,今年主动拿鲜花过来,这也从侧面说明市民鲜花祭扫成为主流,文明祭扫意识大大提升了。”张明跃说。

场景三:社区公祭举行,有了悼念亲人的新平台

近几年,我市尝试开展各种新式的纪念方式,比如音乐追思会、社区集体公祭、诗歌朗诵会、寄送天堂卡片等,让人们与逝去的亲人作平静的“对话”。这样的清新之作,表现出现代生命礼仪。3月10日,全市首场社区公祭暨惠民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在雨花台区举行。记者现场看到,没有哀乐、鞭炮、纸灰等常见的悼念标志,取而代之的是装点温馨的祈福墙,挂满心形卡片的许愿树,随风飘扬的黄丝带,人们以诵一首诗,唱一首歌,跳一曲舞的方式寄托对逝去亲友的哀思。“现在都在提倡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我们老年人要给年轻人做个表率,对亲人的怀念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不一定非要挤着公交车去墓园。”68岁的姚财基老人对记者说。市殡改办主任叶正生介绍,南京从2010年开始推行社区公祭活动,全市累计已有数万名居民参加,以这种文明祭扫方式,缅怀英烈、感悟生命。社区公祭不仅能有效减轻公墓集中祭扫的压力,也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悼念亲人的新平台。

场景四:“互联网+”,让网络祭奠成为新风尚

“清明念故人,网上寄哀思”,除了鲜花祭祀,网络祭奠成为新风尚,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通过“网络墓园”、“云祭扫”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早在4年前,功德园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云祭扫’,市民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或是一部电脑,就可以随时上网调阅‘云’系统里面储存的视频资料,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纪念馆。”雨花功德园办公室主任胡静说,目前,该园网上纪念馆已有千人,访问量最大的一个纪念馆达到200多万次。在“云祭扫”方面,去年雨花功德园推出的“3D生态云葬”也是颇有特色。这里每个墓碑上都有二维码,市民可以在雨花功德园网站建立一个网上纪念馆,进行祭扫互动。胡静告诉记者,二维码墓碑可以浓缩逝者一生的信息,供后辈细细追忆,更好地体现清明追终慎远的本意,身在远方的亲人还可以直接登录网站留言祭祀。3月12日上午就有家住玄武区的一对夫妇,带着10来岁的孩子来祭扫。临行,他们扫功德园“3D生态云葬”区的一些二维码,说是要了解这些人的生前故事。记者还了解到,目前还有很多祭祀网站,只要注册成会员,按照提示可为亲人建立一座永久的网上纪念馆或网上墓地。人们可在网上拜祭,点歌、上香、献花、祭酒及发表祭文、上传相片均可实现。追思从“线下”到“线上”,氛围从“沉重”到“轻松”,也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96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