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凑40万不够买房 他竟留遗书失踪
因为父母东拼西凑来近40万元,根本不够自己在南京买房,南京某大学毕业生小张(化姓)给家人留下遗书微信后,就自此消失了。那么,他究竟去了哪里呢?南京栖霞公安分局仙林派出所杨警官接到家人报警后,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小张的下落。
40万不够买房儿子失踪
“我的儿子已经失踪5天了,我们一家都找了好几天了,可还是一直没消息,只好来求助你们了……”今年2月8日,一对中年夫妇来到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仙林派出所报警,特别是中年女子一边说,一边止不住地流下眼泪。
中年夫妇说,他们是江苏盐城人,儿子小张之前在仙林大学城南京某大学上学,已经毕业三四年了,今年28岁。前些日子,在南京的儿子小张突然打电话给父母,称“我很多同学都在南京买了房,你们也帮我在南京买房子。没有房子,就没办法落户,不仅工作难找,连对象都谈不上。”
“可是,自从儿子毕业后,我们就一直供养着他。如今房价这么贵,我们一时之间哪能凑到这么多钱啊?”中年夫妇向民警哭诉。
可不管怎么样,一周后夫妇俩还是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再加上东拼西凑借来的钱,一共凑了近40万元打到了儿子小张的银行卡上。
然而小张并不满意,认为就这么点钱,怎么买得了房子。一气之下,小张就给父母发了一条遗书微信,自此便消失了。
找到租住地却不见踪影
仙林派出所杨警官经过了解,小张是家中独子,在南京某大学毕业后,曾回到老家盐城找了一份工作,每个月五六千元。
但小张干了一个月后就辞了职,并回到了南京,在仙林大学城这边租了个房子,开始考研。
但是,连续考了几年都失败了。“他正好看到周围有些同学,在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帮他们在南京买了房,等到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在南京落了户,找了工作安稳地生活了”,杨警官介绍说,因此小张心里面就怪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在房价没那么高的时候帮他早点买房。“其实,他们家条件也不是很好,能东拼西凑来近40万元,也很不容易了。”
为了找到小张,杨警官在之前建好的仙林大学城二房东微信群里将这个信息发了出去。
果然,一个二房东就与杨警官联系,小张住在他那里。
然而,当杨警官赶过去看了一下,却发现小张不见了踪影。
民警4条短信才联系到他
杨警官一边安慰小张的父母,“也许他是出去应聘找工作了。”与此同时,杨警官开着自己的车子到辖区内两个园区,挨个找招聘的单位询问,这一找就是一天时间。另一方面,再通过警务平台查询,看小张是否有在其他地方登记住宿的记录。
而小张的父母及亲朋好友则被发动起来,被杨警官安排在小区的三个门,坐在门卫室里守着,而其他人则在小区里寻找。
此外,还让巡逻队、物业等帮忙寻找小张的踪影。但一番工作下来,依然不见小张的踪影。
这个时候,杨警官就给小张发去短信,并直接亮明了自己的身份。“第一条短信就问,小伙子你现在在什么位置?抓紧回来,父母都找你找得十分着急了……”杨警官说,后来又发短信给小张说,“你的父母已经将你报走失了,如果你在两天后再不出现的话,就要取消你的户口了,对你以后找工作都有影响的……”但一连发了三条短信都没有回音。
“你要是再不回来的话,我就要把你的房子退掉了……”当杨警官发第四条短信的时候,小张的母亲在一旁已经急得哭了起来。
终于,在2月9日下午4点多钟,小张给他的母亲回了一个电话。当晚8点多钟,小张给杨警官打了一个电话,称自己之前是到苏州应聘的,现在已经快到南京了。
杨警官让他晚上早点回住处休息,第二天来派出所一趟,想找他好好聊一聊。
回了趟老家准备找工作
2月10日一早,小张果然到了仙林派出所,找到了杨警官。杨警官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小张好好上了一堂课,这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
“这孩子就是性格内向,有事情憋在心里不说,也没什么朋友,有一种自我封闭的感觉”,杨警官说,但从其父母那里了解到,小张生活上还是比较节约的,“父母打给他的钱,除了生活费外,买房子的钱一直没有动。”
在杨警官的耐心劝说下,小张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跟随父母回了一趟老家。
在老家待了两天后,小张又回到了南京,杨警官说,他可能是准备到苏州找工作,“事情发生后,我就留意了,听二房东说,小张准备3月底退房了。”对于小张,杨警官后来也找他聊过,并表示如果去苏州工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再联系杨警官,“我会尽自己能力,尽量帮他的。”
延伸话题
中国父母养孩子到几时
父母东拼西凑40万元仍不够房子首付,大学生留下遗书。令人唏嘘的新闻事件背后折射出“中国式啃老”给亲子关系带来的考验。记者昨天采访了南京的年轻人和父母,发现面对类似的情况,他们在于父母或子女相处时难免遇到困惑。专家表示,中国家庭紧密的代际联系导致父母愿意通过经济纽带加强和子女间的联系,使得“啃老”成为常态。
孩子无奈:习惯了父母的经济支持
“90后”的小吴(化名)毕业后留在南京一家国企工作,在父母的催促下,他才下决心买房。“工作3年手头有30万存款,家里又支持了20万。”跌跌爬爬地,小吴总算把房款首付凑齐了。他无奈地说,父母在老家都是工薪阶层,这些钱也是省吃俭用才存下的,他内心其实不愿接受父母的辛苦钱。本想跟爸妈说,这20万元算借的,但被爹妈一口拒绝。“这些钱都是你的,现在用和将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呢?”面对爹妈的理论,小吴觉得有点心酸,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回答。
“大学毕业那年,父母给我全款在仙林买了一套80平米的住房。”晓林(化名)说,回头看,父母当初的决定帮她大大“减压”。“现在每个月工资除去吃喝,还能存点。”晓林说,从小到大,父母的所作所为让她很感动,但现在自己能力有限,以后随着收入提高,她也一定会回报父母。
父母坦言:不忍心看到孩子压力大
王师傅和妻子本该享受退休生活,为了帮儿子还房贷,他们二人又各自找了一份临时工,一个月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我们做长辈的看不得小孩子压力这么大,能帮就帮一把。”王师傅说,他们现在帮着还贷,这样小两口还能存点钱,为以后要孩子打个基础。
儿子今年结婚买房,老张(化名)帮他付清了首付。“贷款让他自己还,年轻人得有点压力,否则工作就缺乏动力。”老张说,年轻人刚起步比较困难,父母可以为他们提供助力。老张反对“啃老”就是“啃到老”,“父母也会老的,不可能养你一辈子。”
专家分析:啃老给年轻人造成困扰
中国的子女和父母在“啃老”与“被啃老”的关系中小心翼翼地生活,随时可能导致家庭氛围紧张。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郭未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独生子女一代,刚出社会,本身的能力和情商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其次,房价和薪资水平的差距导致年轻人遇到困难不能理性地去处理问题。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导致代际间联系紧密,很多父母通过经济纽带加强和子女间的联系,甚至越过子女生活的边线。因此,“啃老”成为常态,也导致年青人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
郭未举例说,比如在西方,择偶是个人选择,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家庭问题。“经济上的啃老会给年轻人造成生活困扰,同时催生了很多令人唏嘘的社会现象。”这些复杂的原因使得评价“中国式啃老”变得困难,不能单纯地说好与不好。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过度“啃老”不利于年轻一代成长,相对地,父母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也不利于他们健康养老。(李晨)
多知道点
国外“啃老”很难找到对象
“在牙买加,如果孩子工作了还接受父母的钱,会被社会小看。”河海大学留学生罗威告诉记者,周围人可能会对被“啃老”的父母指指点点,说他们可怜。并且,“啃老族”是很难找到对象的。
罗威说,在他们国家,年轻人同样面临结婚买房的问题,但父母替孩子买房的现象实在罕见。“年轻人毕业后一边跟爸妈住一边存钱。”罗威说,一般工作4-5年以后,年轻人就有能力以分期付款或者银行按揭的形式买房。罗威补充说,我们不向爸妈要钱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钱。在我们的观念里,父母养育我们18年,我们工作后有能力赚钱,应该至少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罗威认为,中国“啃老”现象产生可能和父母长辈的溺爱脱不了关系。“比如小孩子想要一个礼物,父母不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争着给。”在他看来,这场“谁更爱孩子”的比赛会惯坏孩子,如果他们习惯了“馈赠”,18岁后想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就没那么容易。(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