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社工超10万人,专业人才缺口大
南报网讯(记者 马道军)今天(3月21日)是国际社工日。记者从江苏省民政厅、南京市民政局、江宁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社工让社区更美好”主题宣传活动中了解到,目前全市社工超过10万人,女性占比达90%。其中,从事犯罪预防、社区矫正、临终关怀等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的专业社工人才非常短缺。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技能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时间却并不长。根据民政部门统计,我市目前从事社会工作的超过10万人,其中在社区工作的专职社工约3万人。
据介绍,这几年,随着社会发展,我市社工队伍迅速壮大。与早些年相比,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社工队伍,80后、90后社工约占社工总人数的一半。
在江苏省首届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茆大祥看来,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的情感陪护,社区里协调邻里关系的调解人,医院里协调医患矛盾的人员,以及在监狱或看守所对罪犯或嫌疑人进行疏导、规劝的司法社工等,这些看似平常甚至不起眼的工作,都需要专业的技巧,普通的志愿者是无法完成的。
90后小伙闫昭澎,2012年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后来又读取研究生,跟班里不少直接去银行工作的同学不同,他选择来到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做一名全职社工。
2015年,闫昭澎主导的“福利机构听障儿童偏差行为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启动并实施。闫昭澎通过记录福利院里一位16岁的听障少年偏差行为和所接受的心理疏导,从社工视角出发,总结了一套如何服务福利机构听障儿童的方法。这个项目获得了省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
“听障儿童出现偏差行为,是源于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不够,我就给他们积极链接一些特教资源,让他们在学校的平台载体下面,进行正常的社会化,重拾生活的自信。”闫昭澎说。
80后女孩杜丽娜,在读博士,我市为数不多的医务社工,她所申报项目同样获得省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在这个案例中,医务社工们服务的对象是一个胰腺癌晚期患者,只有一个养女,家庭非常困难。通过社工们的帮助,这个家庭逐渐度过了难关。
杜丽娜说,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社工团队,从两个方面进行专业干预。在经济方面,帮助患者进行了网络众筹,解决了患者家属的一些欠款;在心理调适上,原来这个养女对养母感情很受,一定要把她治好,有点非理性的情绪在里面,经过社工的心理疏导,也是接受了母亲患病的现实,主动配合院方治疗。
在杜丽娜的带动下,该院还开展了“焕新生—肾移植患者支持计划”、“蔷薇花—乳癌患者支持计划”、“安宁护—临终关怀支持计划”、“银龄康——老年患者支持计划”等社工介入项目。
目前,我市像闫昭澎、杜丽娜这样的持证专业社工仅有8009人。遗憾的是,由于待遇偏低,加上缺乏规范的岗位设置、科学的从业标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同等,社工流失率很高,专业人才缺口超过万人,优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是名副其实的社工界“香饽饽”。
“社工协助政府做了大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需要有合理的薪酬和发展前景,短期要能给从业者带来衣食无忧,长期要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不断增长。只有这样,才能留住现有社工人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社工队伍中来。”市社科院副研究员李义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