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手机“USB调试模式”打开后,电脑可自动安装病毒APP,iPhone用户选择“信任”的话也有风险。
笑里藏刀
看原意:运用政治、外交等伪装手段麻痹对方,以掩盖自己真实的军事意图,是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计谋。
新骗术:手机充电这个“刚需”成了免费货,很多人都会动心,可谁能想到充电时病毒已经进了你的手机。
免费手机充电“被装”游戏
竟是盗刷支付宝的病毒
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公共手机充电设施也逐渐遍布车站、码头、商场、超市和娱乐场所。不过,享受免费充电的同时,其背后的安全隐患也值得每个人警醒预防。这不,近日南京鼓楼警方就接到了一起报警。
凌晨突然有3笔消费
3月17日,家住南京市鼓楼区和燕路的市民高女士,急匆匆地来到小市派出所报警,“我的支付宝从凌晨3点多开始,有3笔不知道哪来的消费,被盗刷1300多元。”
民警当即帮高女士联系银行和支付宝客服,因为发现及时,这笔钱被成功冻结。
随后,民警仔细查看了高女士的手机,“我们发现手机上安装了几款业界早已臭名远扬的木马程序,这些披着小游戏外衣的程序,实际上就是木马病毒,可以在后台拦截下验证码,轻易实施盗刷。”
高女士回忆,前段时间她逛商场时使用过公共充电设施,按照充电设施上面的提示操作点了几下,然后就“被安装”了几款小游戏,而她的手机也是在那个时候被黑客植入了木马病毒。
充电时你点“同意”了吗
安卓手机上有个叫做“USB调试模式”的设置,开启该模式后,电脑能够直接对手机进行任意操作,包括查看照片、聊天记录、收发短信,甚至破解锁屏密码都不再是问题。
手机连接上电脑时,“USB调试模式”被打开,可以自动向手机上安装病毒APP。iOS虽没有“USB调试模式”,但当iPhone插上陌生设备时,手机会询问是否信任该设备,如果选择信任,同样就拥有了读取你手机上照片、联系人、安装APP等权限。
很多充电桩公司会诱导使用者开启“USB调试模式”或“信任”模式,本质其实是为了给手机上推送和安装广告APP。因此,对于陌生的电脑和设备,建议大家不要去点击“开启USB模式”或者“信任”弹框。
破敌锦囊
先用充电桩“喂饱”移动电源吧
充电前尽量不要打开“USB调试模式”或点击任何的“信任”按钮;充电过程中务必锁定手机;充电结束后尽量使用360、腾讯等综合安全防范软件对手机进行“体检”。当然,最简单而安全的方法就是用公共充电桩给移动电源充电,再用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
反客为主
看原意:《三国演义》定军山之战中,刘备军使用了“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夏侯)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这是战争中一方变被动为主动,掌控局势的计策。
新骗术:诈骗一般使用花言巧语,现在他们玩出了扮成“黑社会”报出猎物家庭住址,然后伸手要钱的套路。骗子能够反客为主,关键是掌握了猎物的个人信息,所以才能变身“影帝”。
买到假货还没完
又被“黑道”勒索近4000元
这是扬州一名市民最近的遭遇:在网上买到假货不说,还接到了“黑社会”的电话,要求立即付近4000元货款,否则就上门“寻仇”。
3月15日,扬州市邗江区市民王女士在上班过程中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询问是否是王女士本人,又问是否在网上买了东西没给钱,只付了运费。
王女士想起来,大约两个月前,她看中了一款外表好看价格又不高的手表,而且是货到付款,便点击购买。手表送到后,王女士却发现是假货,当时就想退掉,无奈卖家和她软磨硬泡,加上因是货到付款,送货快递小哥没拿到钱也不肯走,最后只得付款。
然而,电话那头的人却表示,王女士付的只是运费,现在他是来收货款的,王女士要在20分钟内将3996元货款汇指定账户上,否则就到家里来闹事。电话中,对方自称“黑社会”,并报出了王女士家的地址。王女士当时吓傻了,通过支付宝转了3996元给对方。
江苏省反诈骗中心梳理近期类似王女士遭遇的骗局发现,犯罪分子通过虚假购物页面推送、不明网址链接,来套取受害人的详细个人信息,例如受害人姓名、移动电话、家庭地址等信息。
随后,犯罪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或电话的方式,谎称受自己是“黑社会”,给受害人造成心理恐惧,诱使受害人将钱款汇入其指定账户。
破敌锦囊
管他“小马哥”还是谁,直接报警
江苏省反诈骗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一旦接到类似黑社会的恐吓电话,不要惊慌失措,可立即向当地派出所反映情况。对方到底是不是“黑社会”,其实都不必理会,应该积极寻求公安机关的协助调查,揭露诈骗犯罪的丑恶面目。
无中生有
看原意:化无为有、以虚为实、抓住敌人被迷惑的有利时机,出奇制胜攻击敌方。
新骗术:骗子虚构了银行客服的身份和消除失信记录的功能,如果你相信他“有”,那钱包很快就“无”了。
失信记录能消除?
轻信“客服”被盗刷
“银行客服”打来电话,说能消除失信记录,解冻被锁的信用卡。真有这种好事吗?南京一名女子选择了相信,结果是银行卡被盗刷2.5万元。
3月21日下午,南京市民方女士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方女士的信用卡已经被冻结,让她立即联系一个座机号码。之后,方女士拨打了这个座机号码之后,对方称自己是某银行的客服,并告诉方女士她的信用卡有两次失信记录,要将失信记录消除,才能将信用卡解冻。对方表示他会向方女士的手机发送一条短信,方女士提供手机上的验证码就可以。
很快,方女士的手机上的确收到了一条验证码,方女士立即打了之前联系的客服电话,将银行卡号和手机上验证码告诉了对方。对方告诉方女士,她的信用卡会在5个工作日解冻。直到第二天,方女士和朋友说了这件事情,朋友提醒方女士她很有可能接到了诈骗电话,方女士这才打了银行的客服询问情况,客服告诉方女士她的信用卡已经透支了2.5万元。
方女士查询发现,自己信用卡在3月21日发生了3笔交易,分别是两笔10000元和一笔5000元。这3笔款项的收款方都是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
破敌锦囊
遇到这些“凡是”
都得留心
通信诈骗已经衍生出了很多套路,大家遇到下面这些情况时,不要轻信对方。
凡是电话中、网络上自称公检法人员要求汇款的;凡是电话中、网络上告知你被通缉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凡是电话中自称领导、老板命令汇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