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南京“盲人电影院”5年放映40场 盲人幸福“看”电影

坚持5年,放映40场,观影视障人士约2000人次

南京“盲人电影院”,盲人幸福“看”电影

南报网讯(记者 马道军)买张票看场电影是普通人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但对于我市近7万名视障人士而言,“看”电影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5年前,在南京有了一个文化公益项目“盲人电影院”,让这些视障人士有了好去处,原本看不见的电影,在解说员形象生动的解说中,变得精彩。

今天下午,记者从该公益项目运作5周年观影活动中了解到,这个“盲人电影院”已在建邺、鼓楼等8区放映电影40场,观影视障人士约2000人次。

有了“盲人电影院”,盲人“看”电影不再是梦

今天下午三点,在新街口工人影城3号厅,一场名为《钢的琴》影片正在放映。影厅里,坐着的是来自全市各区的60位视力残障人员代表,除了电影中人物的对白外,影片中人物的动作和环境的变化则通过解说员的解说让盲人在脑海中自行想象出相应的画面。

《钢的琴》影片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通过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通过小人物幽默与艰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在志愿者深情并茂的解说下,台下的盲人“看”得津津有味。

“以前在收音机里也‘听’电影,总感觉节奏太快,有时候跟不上。在这里,老师把电影讲得非常透彻,完美地补充了我们盲人无法看到的电影细节、动作、情景,在这里‘看’电影精彩多了。”今年53岁的王永开心地说。

王永告诉记者,他出生在南京,3岁时突发高烧,烧坏了视神经,后经治疗,勉强能看到一点点光影,但随着年纪增大,这些年什么也看不到了。

“眼睛看不见,可心里亮堂的。以往哪有机会,也没敢想能看电影,有了‘盲人电影院’,看电影不再是梦了。”王永道出了无数身处黑暗中的视障患者的心声。

运作5年,观影视障人士约2000人次

据了解,“盲人电影院”是一个志愿者自发开展的文化公益项目,是南京地区视障人士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是南京知名助残公益品牌。该公益项目主要由南京市鼓楼区园丁社会服务中心(前身为南京爱心教师团)具体运作,在为盲人放电影的同时,坚持现场同步解说。

“自2012年3月组建以来,我们已在建邺、秦淮、江宁、玄武、鼓楼等8区,放映了40场,观影视障人士约2000千人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有300多人次。”南京市鼓楼区园丁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丁子说。

在丁子看来,坚持5年,做好这项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子告诉记者,就拿基本的选片,做的时间越长,越觉得选片难,因为盲人电影选片也很有讲究,动作片、科幻片一般都不选择,一般不讲外国片,青睐于那些故事情节单一、任务少一点、对白多一点的影片,便于讲解。

“我们每次放映前,初步筛选出10多部影片,接着每部影片看10多分钟,最终确定一部。”丁子说。

缺专业讲解员,“盲人电影院”运作有点难

运作5年,“盲人电影院”有成功,也有无奈。原来,刚成立时,“盲人电影院”对外放映非常红火,这几年慢慢来观看的盲人少了。

丁子坦言,之所以盲人少了,除了盲人独自前来不安全,更多的是缺少专业的讲解员,讲解的影片,盲人不感兴趣。

原来,“盲人电影院”的讲解员多是社区退休下来的志愿者,他们有激情,但专业性不够,很多盲人反映,网络那么发达,如果解说没意思,还不如自己在家“听”电影。

据了解,“盲人电影院”最初与广播电台主持人合作了一年,专业主持人简单几句话,一个画面就勾勒出来了。后来由于工作较忙,媒体参与的就少了。

负责解说电影《钢的琴》的志愿者周华,对讲解很精通。她说,准备一部电影,一般要看四五遍,前两遍熟悉情节,第三遍理解,最后两遍写文稿。这个过程要花两三天。盲人听力很敏锐,有时候讲解反而会干扰他们。何时要补充,何时不说话,都要注意。

“很多时候,我们要把一部两三个小时的电影,去掉一些影响盲人观影效果的细节或片段,尽量让情节紧凑,剪辑上也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不是专业出身,操作起来比较难。”周华说。

不过,把讲解和旁白融入到电影中,减轻讲解员工作量,在我市已开始尝试。据了解,为了让视障者欣赏到更多的影片,市残联已联合南京市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南京市无障碍影像资料库”。

“无障碍影片就是将场面描写、情节分析等讲解合成到影片中,不需要人工讲解。目前资料库已经储备了上百部影片,正在搭建网络平台,让盲人共享无障碍影片资源。”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97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