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将打造“千亩竹海公园”
主要分布在紫金山西北区及天文台等地
▲志愿者上山护笋。 星巴克供图
▲紫金山的竹林小道。 金陵晚报记者 张华 摄
紫金山将打造“千亩竹海公园”
主要分布在紫金山西北区及天文台等地
随着索道回归,紫金山将打造“千亩竹海景观带”,昨天,记者从星巴克华东区首场“全球服务月”活动现场获悉,紫金山西北部规划的“竹海公园”未来重点向市民和游客展示“钟山竹文化”。
竹子开花就意味着死亡
记者昨天在紫金山西北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将要砍伐的竹子做记号,而护笋队员的帐篷就在密林附近。
中山陵园管理局森林处吴毅告诉记者,紫金山的毛竹最开始的时候是300亩,现在已经1000多亩了。“6-8年以上的老竹必须清理,因为竹子生长特别耗氧,老竹子会和杂草一起抢占新生代毛竹的养料。一般登山市民能看到竹子身上的记号,6就代表2016年长出来的竹子,通常紫金山只保留3-4年的竹子。”他说。
“竹子成熟时间短,过了一定的年龄后,生长逐渐衰退,更新能力降低,鞭根腐朽,容易开花,而竹子一开花就意味着死亡。”吴毅说,长期不清理,竹林太密,就会影响通风、透光和水分、养料的供应,竹笋也就长得少,同时竹林易滋生病虫害,严重影响景观。
志愿者上山当护笋队员
昨天,来自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青环志愿者服务中心的伙伴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在中山陵园管理局专家的带领下,一起来到紫金山开展护笋、种植登山“防护带”的环保活动。
在竹林里,志愿者们忙着清理新笋附近的杂草。吴毅说,“刚开始的一周,这些竹笋每天可能只长1-2厘米,但第二周后,加上雨水充足,会长得极快,然后我们就能在竹身上‘打号’了。”
据介绍,从现在开始到5月上旬,是竹笋冒出的高峰期,因此紫金山管理部门安排了专员24小时看护,禁止市民和游客挖笋。目前竹林逐渐取代了松树,成为去紫金山爬山市民看到的第一处景观。
另一方面,紫金山索道封闭一年更换过程中,大量登山人流对景区的植被造成了很大压力,道路两边植被破坏尤为严重,目前正在进行植被恢复工程。
志愿者们昨天在被踩踏的登山道附近一共种下了400余棵红叶石楠。不仅可以护土固坡,还能起到绿篱的作用,可以拦住非正式登山道,防止游客再践踏。
今年打造“钟山竹文化”
“由于森林的自然演替,紫金山从索道底站到板仓这一西北区域内林中的常绿树种减少,冬季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竹林就能弥补这一不足。”中山陵园管理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片区计划重点打造“钟山竹文化”的展示区,成为主城区面积最大的竹林。
根据初步规划,“这一区域内有古墓资源、遗址资源以及水库和竹海风光资源,今年计划修建木栈道和休憩场所串联起来。”同时,长势特别差、枯黄的毛竹也将集中清理。
竹子是生长快速的物种,它们会否对紫金山其他植被生长造成威胁?专家告诉记者,“游客不易到达的区域,采取粗放养护的原则,每2-3年对竹林进行砍伐1次,以达到通风、透光为目的调整竹林地上结构,降低竹林病虫害危害的程度和提高森林景观;而在另外一些植被‘混搭’区域,为防止竹株不断入侵现有的阔叶林,在竹林与阔叶林交界处则挖沟,形成隔离带,防止竹鞭不断向阔叶林中蔓延。”
竹海串起一片历史景观
中山陵园管理局森林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紫金山毛竹林属于人工风景竹林,主要分布在紫金山的西北区及天文台等地,在紫霞湖和四方城也有少量分布,是紫金山森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林最早于1964年从浙江莫干山引种定植,也就是现在林区俗称的‘老竹林’。”
据介绍,1992-1995年的时候,中山陵园管理局以原有老竹林为基础建设了“竹海公园”,使竹林面积得以扩大,这部分新扩的竹园俗称“新竹园”。但是从2008年以来,紫金山毛竹林生长呈急剧衰退趋势,竹林逐年衰败,生态退化问题日渐明显。所以,中山陵园管理局从2011年开始对竹林进行了复壮,竹林长势现已逐渐恢复。
从紫金山天文台路向西转弯,一眼就能看到一大片水库,这里就是“竹海湖”,湖的另一边是天堡山竹海,竹海内还包括明代功臣常遇春墓、仇成墓等古墓群落;天堡城遗址;南京保卫战遗迹等。这使得天堡山竹海成为紫金山西南侧的重要生态景观资源。“从这里到板仓近1公里的路目前还是以山路为主,竹林沿线分布,虽然部分路段修建了台阶,但通达依然不便。今年计划将这一段路进行整治,利用竹海的自然分布串联起这些资源。”他表示,市民和游客漫步林间,感受“钟山竹文化”的同时,这里也能成为新的文化历史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