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统计显示,民国时的南京,保留了1000多条巷子,时至今日,尚保留原始面貌的,不过100多条。如果你想骑着单车,慢慢徜徉,细品老南京的街巷闾阎,我不会推荐老门东,也不会推荐夫子庙。来一趟南捕厅就足够了,因为这里是一个入口,一个通往城南隐秘往事的入口。
清代的警察局
设在小巷深处
南捕厅只有300多米,东起中山南路,西接绫庄巷,几分钟就能走完,但它厚重绵长的往事,却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
时间倒回到李后主的南唐。南唐的宫殿设在如今中华路的两侧。宫城东西都有牌楼,西牌楼正对着而今南捕厅的巷口,后人将这里称为“西锦绣坊”。
清朝,负责缉拿盗匪的“南捕通判署”设在了西锦绣坊,官署的名字演变成街巷的名称,南捕通判署的简称“南捕厅”最终取代了西锦绣坊。
与南捕厅相对,还有一个“北捕厅”,位于今中山东路和洪武路交汇处,但早已作为消失的地名,走入历史深处。
史料记载,南捕厅主要负责陆地上的缉捕工作,北捕厅则负责水上缉捕工作。那些年月里,进出这条小巷的,多为行色匆匆、精明强干的捕快侦探,以及被抓获落网、垂头丧气的盗贼。
清末实施新政,南捕厅、北捕厅相继撤销。南京地方政府在南捕厅巷内设警察局。民国时期,南捕厅的警署建筑又成为钟英中学校舍。再后来,慢慢演变成普通百姓民居。
最有名的“九十九间半”
占掉半条街
南京目前保存最为完整、面积最大的“金陵大宅门”——“甘熙宅第”就在南捕厅边。
甘熙是晚清时期南京著名学者和藏书家。甘熙宅第内重建的津逮楼,是他当年的藏书楼,也是南京最大的私人藏书楼。
金陵甘家是南京的世家,秦国名将甘茂、神童甘罗、三国名将甘宁、东晋名将甘卓是这个家族的祖先。甘熙以下,还出过甘贡三、甘涛、甘南轩等名人。
占地面积超过14000平方米的甘熙宅第,由六组多进穿堂庭院式住宅组成。友恭堂、望月楼、津逮楼、后花园、聚贤楼……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南京城南民居的精致、内敛,在甘家老宅子上一一呈现。
在南捕厅内骑行,你还会发现,这条巷子南半边都属于甘家,南捕厅15、17、19号三个门牌号,清一色黑漆大门,门钉拼出蕴含吉祥寓意的图案,门头精细入微的砖雕门罩,暗示主人的不凡身份。墙下条石墙基上还有一排用来系马的“牛鼻子”,宛如“停车位”,让人遥想当年甘家高朋满座,迎来送往的盛景。
往前骑来到泛黄的老城南
南捕厅的北半边,是一座座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中式小楼。在改造之前,这里是一排排城南民居,包括民国名律师王炳钧的小洋楼。如今复建的小楼,依然保持了老城南介于徽派和苏式民居之间的建筑风格。
从繁华的中山南路右拐,进入南捕厅,这条巷子太短,骑单车很快逛完。此时不要掉头,因为这里也是老城南的一个入口。在骑过了南捕厅和绫庄巷交界处的民国小楼后,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南京,绫庄巷、绒庄巷、千章巷、南市楼、泰仓巷……数不过来的老巷,拼成一幅浓郁的城南风景图。
绫庄巷31号、评事街76号、泰仓巷34号……这里保存着大量清末民国的民居建筑,这里的生活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行,一如几十年前,缓慢而从容。
如果你是一个吃货,来这里骑行,更要安排好时间,最好选择在中午前后,你可以先到“章云”斩半只鸭子,再到评事街老太皮肚面下碗面条,这个骑着单车,游走城南的春日午后,惬意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