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中学生上山找砖头意外发现明代功臣墓

1

“老南京”版带你探访南京的明代功臣墓。

上期寻访了徐达、李文忠墓,其实在紫金山北麓,还有常遇春、吴良、吴祯等功臣墓。这些明代名将墓又有哪些有趣的看点呢?

1

最早葬在“钟山之阴”的明功臣

“葬在紫金山北麓的第一位明代功臣,是朱元璋手下的猛将常遇春。常遇春在民间家喻户晓,被称为‘常十万’,意思是只要率领十万大军,他就能纵横天下。”对于明代功臣墓颇有研究的石刻文物爱好者张文进介绍,洪武二年,常遇春讨北元班师途中,暴病而死。一般认为,他死于“卸甲风”,也就是打完仗回到帐中,脱下衣服,贪凉吹风,引起所谓的“中风”。

常遇春墓位于太平门外,富贵山隧道东侧,是入葬“钟山之阴”的第一位明开国功臣。墓前神道两侧,依次为望柱一根、石马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将一对。神道石刻之后为享殿遗址,存有柱础。其后为墓冢,墓前有清末重修墓碑,上撰“同治十年二月重修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十六世十七世十八世十九世裔孙敬立”。

常遇春和徐达一样,生前是国公,死后被封王,按照《明会典》的规定,这种身份的功臣,神道两侧应设石人四(文武各二),石虎、石羊、石马、望柱各二。对比后可发现,常墓石刻尚缺望柱一、石人二。有研究者认为,常墓营建于洪武二年。《明会典》的坟茔之制颁布于洪武五年,因此常墓石刻并未完全遵循这一石仪制度。

对此现象,南京文物专家邵磊在新出版的《江苏石像生》一书中指出,上世纪六十年代,文物工作者在常遇春墓神道曾发现过一对方形石底座,判断最初是有一对石文臣的,只是可惜这对文臣早已散失。

2

中学生无意中发现了仇成墓

紧靠着常遇春墓,还有一处明功臣墓——皖国公仇成墓,这是入葬“钟山之阴”的最后一位明开国功臣。“这些神道石刻,曾经长期无法确认属于墓主,直到一群中学生无意中在附近发现古墓,才确认墓主是谁。”张文进告诉记者。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学者朱?先生在考察明功臣墓时,记录了四座明功臣墓,在其所著的《金陵古迹图考》中,朱?写道:“此外犹有四墓,已不可考,一在常遇春墓与吴祯、吴良墓之间,石马犹存,翁仲仅余武将,欹立丛阴中……”也就是说,当时在常遇春墓旁边,有一组石刻,有石马有石武将,就是无法确认这些石刻所属的是谁的墓。

到了1965年11月28日,附近的白马农业中学师生因为修建暖房,在山上寻找砖头、木料等建材时,无意中发现这组石刻后部的地下有一座砖砌古墓。

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市博物馆前身)闻讯后,立刻前往现场调查,并对古墓进行清理。根据出土墓志,确认墓主是明代开国功臣、皖国公仇成。

仇成墓被确认,前面那组曾经被认为“失考墓石刻”的石人石马,其归属也得以确认:这些石人石马是仇成墓的神道石刻。

记者在现场看到,仇成墓现存石马二、石羊二、石虎二、石武将一。据介绍,这组石刻长期倒伏,2002年扶正,向南迁移20米后,重新按顺序排列。

2006年,仇成墓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兄弟功臣”死后埋葬在一起

明代开国功臣中,江国公吴良和海国公吴祯是兄弟,二人死后也葬在一起,葬地原属南京电影机械厂,现在是板仓街3号新世界花园小区内。记者在现场探访时,在门口登记一下身份证,就能够入内参观。

记者看到,吴良墓石刻和吴祯墓石刻东西并立,吴祯墓在西,吴良墓在东。吴良墓现存龟趺一、石羊二、石虎二、石武将二;吴祯墓现存石马二、石羊二、石虎二、石武将二。张文进介绍,吴良、吴祯兄弟虽然均为开国功臣,但“排名”不及徐达、常遇春,生前仅为侯爵,死后追封国公,其陵墓石刻等级均按照一品官规制,即墓前设石人、石虎、石羊、石马、望柱各二。

据了解,吴良墓和吴祯墓都进行过考古发掘。

吴良墓1965年进行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墓志,墓是用明城砖砌成的。此前的1957年,在吴良墓的附近,曾发现了吴良的弟弟吴祯之子吴忠的墓。

吴祯墓则于1983年9月发掘,出土了墓志,另外还发现梅瓶、镶金玉带、铁甲、铁刀,显示了墓主的武将身份,有意思的是,这座墓基本上也是用城砖砌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1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