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8大技术战“毛毛雨”效果都不明显
南京推出梧桐树“飘絮预报”指导出行
每年此时,梧桐飘絮让南京的“敏感人群”叫苦不迭。此前,金陵晚报曾在报道中建议对飘絮能否采取预报并指导市民出行,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经过大量基础数据积累,昨天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表示,在“治”的基础上,推出“防”的措施,即日起对南京54条梧桐树密集道路进行“飘絮预报”指导市民出行,一直持续到6月底。
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治”结果:成效不明显
在南京,梧桐树的果毛一般是每年4月产生,大概要持续一个月的时间,特别是在气温较高时,毛絮飘飞特别严重。
市绿化园林局表示,今年由于温度突升来得早,预计严重飘絮要持续到5月底。
据悉,其实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南京园林部门就开始了治理梧桐果毛的不同尝试。记者粗略统计,到目前已经至少采用了8种“防”的手段来减少毛絮危害。“南京主城区梧桐树约9万多株,它生长快,冠幅大,是夏季林荫降温的主力树种,”市绿化园林局贺永顺副局长说,根据监测,在有梧桐树的林荫道,夏季降温在3-4度左右,远超香樟等行道树。
记者了解到,南京采用过的防治手段有:一、嫁接少球果树枝。二、枝条修剪。三是化学药剂注射。四是喷洒“悬铃散”。此外,园林部门还陆续尝试过高压水枪冲洗、鼓风机鼓风、长杆高速旋转刀片切割、中药根埋等实验手段,但均未取得明显成效。
最新“绝育”技术达到预期 效果:树下能走路了
在8种技术手段中,最新技术是喷洒“悬铃散”。
昨天,南京农业大学强胜教授告诉记者,2年实验下来,目前所涉道路肉眼观察可发现果球有所减少,受到药剂喷洒的球果存在一定数量的萎缩。
实际上,尽管各种手段陆续“大战”毛絮,但由于植物生长有自己的规律,每种技术都有弊端。比如:嫁接过的法桐树易发生病害,折断,树势衰弱及恢复多果情况;修剪对林荫道特色影响很大,且城区法桐量大、树高、枝繁,无法做到普遍修剪;化学药剂注射需每年对树干钻孔,造成树木伤害,且药剂用量和时间段难以掌握,曾经出现树木大量落叶,枝干生长抑制等现象; 喷洒“悬铃散”对法桐球果发育有抑制效果,但喷洒药剂受树高、风力、气温、建筑物等环境影响,飘絮减少总体控制亦不是十分理想。
强胜告诉记者,最新喷洒实验表明,梧桐结果毛絮平均减少76%左右。“原来人们在树下基本不能走,毛絮无孔不入,但经过处理,树下基本可以走人了,比如黄埔路等。”他说,根据南京气温带的研究,目前没有比法桐更好的行道树种了。
54条道路推出“飘絮预报”指导市民出行
在目前尚未有有效缓解方法之前,园林部门即日起将开通预报系统。据悉,园林部门联合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开发完成了法桐果毛飘絮预报系统,对全市栽植法桐行道树数量较多的54条道路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果毛飘絮程度的预报,为市民出行路线及防范选择提供参考。
“早上8点、中午12点、晚上18点,我们将分三次进行飘絮预报,有点类似雾霾预报,”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相关专家告诉记者,预报是基于气象要素和梧桐生长特性联合进行的,比如气温25℃以上、风力3-4级等,都是飘絮活跃的条件,而梧桐树的生长特征也是预报的重要基础数据。“我们在不断改善系统,市民可以随手拍发给我们,帮助预报更加精准。”
据悉,预报飘絮等级分别为无飘絮、轻度飘絮、中度飘絮和重度飘絮。记者在预报系统上看到,像北京西路、上海路、珠江路等法桐种植较多的道路,显示为红色,也就是重度飘絮。从今天开始,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官网、官微将和江苏气象微信公众号及江苏气象微博同步实时发布。预报将持续到今年6月底。
跟踪:防治仍在进行 并向市民征集技术
据介绍,园林部门还将继续加大防治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征集、探寻果毛治理新途径、新方法、新技术,想方设法继续进行果毛治理。
记者了解到,目前园林部门已委托南京林业大学和江苏省林科院对正在开展治理的相关路段进行跟踪监测,为后期治理提供技术数据。同时,按照已有行道树树种规划,对核心区域,尤其是市民居住区附近的行道树,结合城市更新,适时对树种进行优化调整。像主城地区区园林部门考虑将多种植些榉树、栾树,新城区将以香樟树为主。
另外,法桐果毛飞絮飘落后,如不进行及时清扫,加会引发二次污染。对此,市城管部门表示,他们将加大清扫力度,动员组织环卫管理人员加大飘絮路段的清扫力度,确保在7点前完成大面积清扫。在梧桐、杨柳树密集的路段,中午增加1次冲洗作业,将飘絮冲至路牙,同步组合清扫车及时清扫; 增加机械化清扫频次,上下午都将增加一次清扫。同时,采用班组化作业方式集中清扫,并安排收集车辆沿街收运,及时清除梧桐毛絮。此外,城管部门在栖霞、鼓楼等区,尝试用高射抑尘车吹落毛絮,小型手推清扫机配合清理路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还将在六城区开展试点,采用手推式清扫车,避免大扫把清扫中的扬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