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月,检方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同比升17.8%
市检察院称,提起公诉的案件主要涉及8个罪名
南报网讯(通讯员 雒呈瑞 记者 许震宁)今天(26日)上午,市人民检察院发布信息称,2016年,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毒品犯罪案件951件,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26人;提起公诉毒品犯罪案件1514件,提起公诉犯罪嫌疑人1675人。今年1月至5月,全市检方共办理毒品犯罪案件534件,涉及犯罪嫌疑人594人,同比上升17.8%和16.4%。
市检察院公诉一处负责人介绍,提起公诉的毒品犯罪案件主要涉及8个罪名,其中涉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683件;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674件;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152件;涉嫌走私制毒物品罪2件。
他说,近年来,我市办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始终居高不下,增幅较为明显,且犯罪嫌疑人犯罪手段多样、隐蔽。毒品犯罪案件已经从传统的人体携带、交通工具运输、见面交易等“线下”方式向“线上”交易发展,主要通过微信、QQ等方式使用行话、黑话进行联系,利用快递手段运输,借助支付宝、网银等支付手段实现人货分离、货款分离交易,逐渐形成了网络联系、快递送达、即时转账的贩卖运输毒品模式。同时,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采取频繁更换住处、更换手机号码、化整为零等手段躲避司法机关查处,增大了司法机关打击和取证难度。
从我市查办的案件看,毒品来源地相对集中。这位负责人说,我市查获的大宗毒品,绝大多数由犯罪分子从我国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买入,并通过各种方式运输至南京再逐级贩卖。2016年以来,市检察院办理的83件重大毒品案件中,有68件涉案毒品的来源地集中在广东、云南、广西、湖北、江西等省份,占案件总数的82%。
近年来,流入我市的毒品种类翻新且数量大。除传统的毒品海洛因外,“冰毒”(甲基苯丙胺)、“摇头丸”、“K粉”(氯胺酮)、“麻古”(含甲基苯丙胺成分)以及新精神活性物质(5F-AMB)等合成毒品也不断出现。在办理的案件中,“冰毒”、“K粉”、“麻古”案件占全部毒品案件的90%以上,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传统的海洛因占比已不足10%。同时,涉案毒品数量也越来越大的趋势,最近我市查处了多起10千克以上的毒品犯罪案件,最多的一次现场查获了10千克冰毒(甲基苯丙胺)、24千克K粉。
今年2月20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被告人支某(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间,被告人支某先后自孙某军、纪某詹等人处购进甲基苯丙胺(冰毒)、氯胺酮(K粉)、海洛因等毒品,自外省运输至本市后贩卖给杨某华、芦某、许某明等人,共计贩卖、运输甲基苯丙胺约46167克,海洛因约357克,氯胺酮约3059克,四氢大麻酚、大麻酚约10.9克。支某还非法持有甲基苯丙胺约145克、氯胺酮约5.5克。
2015年1月,市检察院以支某涉嫌犯有贩卖、运输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扫一扫,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