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网友质疑地铁站名英文标识鼓楼译成“GOULOU”?

网友质疑南京地铁站名英文标识

鼓楼翻译成“GOULOU”?   

近日,有细心网友南京地铁1号线鼓楼站的英文标注十分奇怪,不是汉语拼音“GULOU”而是“GOULOU”。多了一个字母“O”,意思却大相径庭。并且该网友还指出,鼓楼站部分出入口标识上,4号线的英文标识为“Line  1”(1号线),让人难以理解。而关于鼓楼站的翻译,也有网友意见不同:“貌似鼓楼在英文翻译上对外就是Goulou,就像麒麟叫Chilin一样。”记者了解到,“麒麟”翻译成“Chilin”是按照威氏拼音法翻译的。那地名“鼓楼”的翻译是否也是如此?

威氏拼音曾是主流翻译法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汉语拼音方案》出台之前,中国人名和地名在外文中的翻译是比较混乱的,但比较流行的是使用威妥玛式拼音法,简称“威氏拼音法”。

比如“功夫”,被翻译为“Kung  fu”,“茅台”被译为“Moutai”。一些历史名人的英文拼写方式也采用了威妥玛拼音。此前中山大学被网友调侃为“双鸭山大学”,就是因为其英文翻译沿用了韦氏拼音的翻译,全称为“Sun   Yat-sen   U-niversity”。

可以发现,这种翻译结果有时并不贴切汉语拼音。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张勇先就曾在《汉语拼音使用亟待规范化》的文章中指出,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是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联合国于1979年通过决议,决定以汉语拼音取代威氏拼音。张勇先认为,汉语拼音比当时国际上流行的威氏拼音更具科学性,能更准确地反映普通话的发音。

然而,由于历史上使用广泛,一小部分威氏拼音现在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比如河海大学的英文翻译“Hohai   University”就是沿用了这种翻译方法。

音译为“Gulou”意译“Drum  Tower”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按照这种翻译方法,“麒麟”确实是翻译为“Chilin”,“鼓楼”的翻译则为“Ku-lou”,并不是“GOULOU”。

记者向高中就去英国念书、硕士毕业于伦敦大学的朋友王亦男求证,她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把“鼓楼”翻译成“GOULOU”,“地名一般还是可以直接按照拼音来翻译的。”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董晓波认为这种翻译是错误的,“一般翻译的争论点往往是音译还是意译两种。鼓楼音译为‘Gu-lou’,汉语拼音便于交际;意译为‘Drum   Tower’,有利于保留文化特色。‘Goulou’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多打了一个字母。”

7月14日,地铁指挥部网络发言人针对网友的反映,做出了回应:“鼓楼的英文站名应为‘GU-LOU’,鼓楼站已经对全部标贴做了巡视排查,目前有误标贴已全部整张更换完毕。”

发现问题的网友此前还提议:“整改时要整块更换,不要采取局部贴纸的方式。局部贴纸不仅影响了美观,而且易被好奇乘客揭下引发歧义。”地铁指挥部网络发言人回复称,对于该建议会考虑,以逐步完善地铁站标识。

为了证实指挥部的回应,记者特意到鼓楼站进行了走访。在鼓楼站6个出入口,记者发现网友图片中的错误已经不见,鼓楼的英文标识统一成了“GULOU”。不仅如此,4号线的英文标识也换成了“Line  4”(4号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3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