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诵读“抗战家书” 重温家国情怀

QQ截图20170815182831

本网专题

直播回顾:南京“抗战家书”征集暨第三场诵读“抗战家书”活动举行

诵读“抗战家书”,重温家国情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中,无论是抗日烈士“烽火连天传家书”,还是普通百姓“大轰炸下传亲情”,家书无不传递着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热血男儿写给亲人的绝笔、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

今天,南京“抗战家书”征集暨第三场诵读“抗战家书”活动走进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来自南京朗诵领域的朗读者,饱含深情地诵读那一封封抗战家书,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硝烟,重温烽火岁月背后的家国情怀。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山陵园管理局等单位主办,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南京航空联谊会协办。

航空烈士“抗战家书”,体现浓浓家国情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一个被所有炎黄子孙铭记的日子。

时间再追溯到80年前,1937年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浙江,到杭州笕桥上空进行空袭,中国空军迅速起飞迎击,成为中国空军抗击日军空中袭击的第一战。首战告捷,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日斗志,增强了战胜侵略者的信心。

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8月15日,中国空军打响了持续近四个月的“南京空中保卫战”。面对飞机数量和质量都占有优势的敌寇,年轻的中国空军毫不畏惧,他们搏击蓝天,奋勇抗敌,血染长空,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悲壮激昂的乐章,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当天,抗日航空烈士后人、纪念馆讲解员、南京朗诵名家等来自不同领域的朗诵者,朗诵了《张锡祜致父书》、《张大飞对齐邦媛的诀别信》、《刘粹刚致许希麟书》、《哭三弟恒(林徽因)》4位航空烈士的“抗战家书”,其中有3封是诀别信,1封是才女林徽因纪念三弟林恒的诗。

“儿虽不敏不能奉双亲以终老,然亦不敢为我中华之罪人!遗臭万年有辱我张氏之门庭!此次出发非比往常内战!生死早置度外!望大人勿以儿之胆量为念……”南京广电集团资深播音员刘洪宁深情朗诵《张锡祜致父书》,听来真切感人、直击肺腑。

“这封家书,字里行间,既有着对父母的牵挂不舍,更有着不辱校训家风,慨然奔赴战场的刚毅决绝。我们从中,能体会出那种融在中国人骨血里的爱国情怀和忠孝大义。”刘洪宁说。

抗日航空烈士秦少亭的孙女秦玮告诉记者,没有这些抗日烈士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浴血奋战,生活和战斗中也不缺乏和自己的家人之间一种浓浓的亲情。但是为了祖国的利益,他们可以舍弃自己的“小家”,为民族这个“大家”去奋斗,去牺牲,这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也是需要我们永远铭记的。

普通民众“抗战家书”,呈现老百姓经历的心灵磨难

在诵读“抗战家书”中,聆听者不仅感受年轻的中国空军与凶悍的日军航空队殊死搏斗、捍卫领土安全的大无畏精神,还倾听了大轰炸的烽火岁月里,普通民众在刺耳的警报声和炸弹声中经历的心灵磨难。

《何亮采致子书(“防空须知”最关情)》、《大轰炸下的亲情传递》等家书,用朴实的文笔,纯真的情感,抒发了他们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令倾听者们为之动容。

“若遇警报发出后,赶快躲遇北头,要躲人少处,有树木或田埂坑凹处,如高房大屋及石碑旁边,切不可躲!附寄防空须知,及避难方法一份,望儿看在心头,告诉表婶及各同事,照此行为为要……”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杨静深情朗读了《何亮采致子书》。

杨静说,家书作者何亮采,在云南省防空司令部任职,这封信是其写给自己儿子的,在家书中,他告知家人防空知识。抗战后期,云南作为大后方,常常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何亮采在家书中也透露了日军对云南的轰炸情况。

南京“抗战家书”征集暨诵读“抗战家书”活动自7月7日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市民和网友打电话或发邮件表示要参与诵读“抗战家书”活动,主办方已收到若干封非常珍贵的“抗战家书”。

今天,南京市民唐蜀华老先生在现场展示他家珍藏了近80年的“抗战家书”并亲自朗读,这封信是时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石瑛给他父亲唐玉虬写的书信。随后,他将这封家书的复印件捐赠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这封写于1938年的书信,主要讲述了石瑛为唐玉虬推荐临时就业之所一事。“山居避难,愁苦自不堪言。然一息尚存。自有报国与杀贼机会。仍为不幸中之大幸也。”唐蜀华老先生表示,正是因为面对异常艰苦惨烈的战争环境,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决心,才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诵读“抗战家书”,收获更加清醒的使命与责任担当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抗战胜利前夕,全民族通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94840部队政治教导员张欢,诵读了《彭雪枫致妻书》。这封家书是彭雪枫于1942年12月3日在淮北苏皖边区根据地写给妻子林颖的信。

1942年11月13日至12月15日,日伪军集中七千余人的兵力,对淮北苏皖边区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企图歼灭新四军4师主力。彭雪枫率领部队昼伏夜出,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赢得了“三十三天反‘扫荡’”的胜利。这封家书就写于“三十三天反‘扫荡’”即将胜利的前夕。

彭雪枫在家书中,与妻子分享了胜利的喜悦,“这一仗给敌人打击最大,老百姓轰传后也越发厉害!都说新四军的计策高妙,打仗能干”,并生动地描述了马公店战、泗阳屠圆战斗的战况。他写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战斗中,部队的信心提高了,敌人的士气低落了,而且定为一个月的扫荡期,也将到了”,由衷地感叹杀敌报国“实在痛快”。彭雪枫在信中还介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共抗战的时局,对抗抗战胜利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他对理想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坚守,并为此不懈奋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读完之后我的内心激情澎湃,在这个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彭雪枫将军给妻子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对国家对人民对家庭的浓浓爱意!作为一名革命的传承者,新时期的军人,我感觉我们更有责任牢记历史,明确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强盛,为人民的幸福保驾护航,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张欢说。

南京航空联谊会会员代表何长明表示,无数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才能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诵读“抗战家书”的活动,要提炼自己,深深地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闻附件

抗日航空烈士家书

《张锡祜致父书(节选)》

父亲大人:

男等现已奉命出发,地点因系秘密性质,函札之中不敢奉禀!一俟有妥善之通讯处,当再禀知!儿今整理行装,发现二物足以告禀于大人者,其一即去年十月间大人于四川致儿之手谕,其中有引孝经句:“阵中无勇非孝也!”儿虽不敏不能奉双亲以终老,然亦不敢为我中华之罪人!遗臭万年有辱我张氏之门庭!此次出发非比往常内战!生死早置度外!望大人勿以儿之胆量为念!其二即为去年十月间绥东抗日时空军出动前委座之训词,今随禀奉上,望大人读此之后不以儿之生死为念!若能凯旋而归,当能奉双亲于故乡以叙天伦之乐,倘有不幸虽负不孝之名,然为国而殉亦能慰双亲于万一也!

家中情形不知近日如何?母亲大人不知是否南下?儿意最好请母亲入川与二哥同住,因沿海各省一旦开战将无一片干静土!母亲一生历尽磨难,而当晚年又遭此变乱,其不使老人太过痛苦耶!不知大人意下以为如何?大人在京如零星事物,可找乐民代办,彼前曾来信托儿转禀,日来准备颇为忙碌,时间仓促余容再禀,专此敬请

金安

男锡祜谨禀

二日晨

家书背景

张锡祜(1912-1937),中尉飞行员,著名教育家、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的四子,抗日烈士。中央航校毕业的张锡祜,1937年1月10日刚与未婚妻张乐民在南京订婚,就接到命令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1937年8月14日,其奉命由江西吉安飞赴南京对日作战,在中途失事殉国,时年25岁。

这封“抗战家书”是张锡祜于1937年8月2日写给父亲张伯苓的,12天后,他在抗击日寇的途中殉职。

《张大飞对齐邦媛的诀别信》(节选)

振一:

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很平静。感谢你这些年来给我的友谊。感谢妈妈这些年对我的慈爱关怀,使我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全然的漂泊中有一个可以思念的家。也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

家书背景

张大飞(1918—1945),辽宁省营口市人。1938年,张大飞考入杭州笕桥航校十二期,毕业后即投入重庆领空保卫战,表现甚好,被选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的中国空军飞行员。1945年5月,张大飞自陕西安康出战河南信阳日本空军,与敌驱逐机遭遇。为掩护友机,张大飞中弹阵亡,壮烈殉国,年仅27岁。

这封抗战家书出自齐邦媛的《巨流河》,是张大飞殉国前写给齐邦媛的哥哥齐振一的信件,也是给齐邦媛的爱情诀别书。

《刘粹刚致许希麟书》(节选)

希麟女士:

余幼读旧都,毕业于潞河高中,十七年入东北大学理学院,专攻土木,一年后适黄埔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东北招生,余因目睹日人在东北之暴形,毅然应考,决志入伍;旋又见一二八上海空军之失败,乃又转习航空,庶将来能尽此国民之义务也。

今特甘冒嫌疑,致函女士,女士阅毕之后,其见怜于我耶?抑或见耻于我耶?余则毫不顾及,惟耿耿此心,表尽苦肠。

余之爱慕女士,有非以言语所能形容者,惟得一挹芳仪虽终鳏足以自慰也,翘企厚望,敬待佳音,女士其能复我耶?其不能复我也耶?鸣呼!敬祝

玉体健康!

刘粹刚敬书

礼拜二晚(蕴和是我的别号)

回信处: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飞行科)不写也可

家书背景

刘粹刚(1913?1937年10月26日),辽宁省昌图人。中央航校第二期毕业,1936年任空军第3大队第17中队长,驻防南京。从八一四空战到牺牲前的3个多月里,共击落11架日军飞机,创造了中国空军当时个人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1937年10月26日,刘粹刚和队员掩护八路军反攻娘子关,因夜暗能见度不足,与高平县城内的魁星楼相撞而壮烈牺牲。

刘粹刚和许希麟的爱情才刚刚在心底萌芽,就为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林徽因的《哭三弟恒》(节选) 

弟弟,你折戟沉沙的英雄故事,只有巍巍的峨嵋山会记下你的名字,不管它的草木经历过多少番枯荣;只有奔腾的岷江会记下你的身影,不管它消逝过多少流水。

战争,原本是让女人走开的,可是我却一步步走近了它。你把所有的都交出了,是那样慷慨,那样义无返顾。

然而,你注定会被忘却。

历史原本就是一个神秘的作坊,上帝的魔掌随意操纵着它,改变着它,任何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小如芥子,没有人会计算你所付出的代价。

弟弟,我知道这一切你都不会计较,因为死亡保留了你最美丽的年龄。

这是你独有的一份辉煌。

雨和夜的厮杀终于结束。

弟弟,你看今天太阳多好?

家书背景

1941年初,日军空袭成都,国民党空军第三大队11架H-15战斗机、第五大队20架H-15战斗机起飞迎战。空战中,我8架战机被击落,第五大队大队长、归国华侨黄新瑞,副大队长岑泽鎏,中队长周灵虚,分队长江东胜,飞行员任贤、林恒、袁芳柄、陈鹏扬等8人牺牲。

这次空战英勇牺牲的的林恒,即是民国著名才女林徽因的弟弟。他本来考上了清华大学,但为了抵抗侵略,投笔从戎,报考航空学校,在对日空战中以身殉国,年仅23岁。林恒牺牲三年后,林徽因含泪写下了《哭三弟恒》。

新闻链接

南京“抗战家书”征集活动持续进行中

2017年7月7日—12月中旬,南京“抗战家书”征集暨诵读“抗战家书”活动持续进行。本次活动分南京“抗战家书”征集和“抗战家书”诵读两个部分。

如果您珍藏有14年抗战期间(1931年—1945年)与南京相关(南京籍、在南京牺牲、在南京生活过等人群)的抗战家书(军人家书、烈士家书、平民家书、前线家书、后方家书等),即可参与分享并参加诵读活动,重温赤诚的家国情怀。此外,活动还同步招募“抗战家书”朗读者,所有爱好朗读的南京人都可报名参加。

抗战家书征集和朗读者招募详情可关注南京日报南报网www.njdaily.cn,或南京日报官方微博和微信。

朗读者诵读“抗战家书”的音(视)频作品,主办方将择优挑选,制作成的新媒体产品,并通过南京日报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推广。

记者 马道军 杜文双 王灿 刘全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84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