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杨雅舒打来电话,“我想找个人,一个救过我们姐妹性命的特警叔叔,据说他是南京人。”
杨雅舒在电话里说,9年前,也就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名特警救了她和她姐姐,当时她还年幼,在想起来询问恩人姓名之前,恩人已经转去他方,帮助更多的人。为了和杨雅舒一起寻找这名好心的特警,9月16日,记者与她相约见面。
寻找南京特警叔叔:
圆脸、皮肤白、身高175厘米、当年大约24岁
“我们姐妹一直想找到这名叔叔,当面跟他说声谢谢。”杨雅舒今年20岁了,大学刚毕业,亭亭玉立,已经是个大姑娘了。
“特警叔叔随后进了山区,去帮助更多的人了。”时至今日,杨雅舒只能记得不太多的信息。
“他脸圆圆的,皮肤白皙,身高约有175厘米,当时穿着统一的黑色制服,年纪约在23-24岁,他们的队伍是来进行物资救援的。”
今年早些时候,山东一家媒体在报道杨雅舒事件的时候得到消息,当时在该地区参与救援的正是南京的特警。
“也许这就是缘分吧。”杨雅舒在被好心人收养之后,来南京上大学,今年刚刚大学毕业,而她一直在寻找的恩人线索也在南京,于是,她找到记者,希望得到帮助。
当年的回忆依旧清晰:
石头、木块砸下 特警们用身体护住孩子
杨雅舒至今不愿提起当年的大地震,她只告诉记者,“从那之后,我和姐姐就成了孤儿。”
不过说起与特警叔叔相遇的那天,她的记忆依然清晰。
“那是2008年5月16日凌晨,我们来到汶川县漩口和映秀交界的地方。”到了早上九十点,发生了余震。
余震颇为强烈,不少临时搭建的建筑崩塌,“比小孩还大的石块混着木板砸向了我们。”
一名特警叔叔冲了过来,抱住姐妹俩,用身体抵挡住石块和木板。“是他救了我们。”杨雅舒回忆,当时现场十多名特警,几乎完全一样,用身体保护着孩子们。
“事后他还安慰我们,又给我们拿了水和食物。”令杨雅舒懊恼至今的是,当时的她们实在太小了,惊魂未定,忘了问特警叔叔名字,叔叔的长相也越来越模糊,最重要的是,她们忘了跟这位特警叔叔说一声谢谢。
“这句迟到了九年多的谢谢,我想当面对他说。”
小姐妹有个感恩的小本子
南京特警叔叔是她们最后寻找的恩人
“帮助我们的人有很多,有南京的特警叔叔,有收养我们姐妹俩的邵建波邵爸爸,还有五湖四海很多好心人。”渐渐懂事的小姐妹不敢忘了这些帮助过她们的人,她们拿出一个小本,详细记录下好心人对她们的帮助。
记者看到,小本子每页分列两部分,左边是好心人对小姐妹的帮助,右边是小姐妹长大后参加的公益活动中,她们是怎么帮助别人的。
“11月29日,同付阿姨一起到溧水和凤镇养老院看望老人,收到付阿姨1000元赞助。”
“2月2日,回到南京的我们一同去看望慈善奶奶给她拜年,不料奶奶竟塞给我和姐姐各一个红包,回家后我俩打开才知道里面居然塞了400元钱,我和姐姐一下子心里感到过意不去。”
……
类似的记录还有太多太多,杨雅舒告诉记者,留下帮助过她们记录的好心人有十多个。
“2015年,我和姐姐发现,小本里有些好心人没有留下具体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我们觉得,需要跟他们当面说一声谢谢。”姐妹俩在社会各方的帮助下,通过两年的时间,找到未知姓名的四个好心人中的三个。
2008年5月16日救下姐妹俩的特警叔叔,就是感恩小本上,姐妹俩最后一个没有找到并且要当面致谢的好心人。
“公益让我们走出低谷”
毕业之后,妹妹杨雅舒决定投身公益
当年的地震给小姐妹带来太多的伤悲,直到两年后的公益活动,才真正将她们带出低谷。
“开始是为了转移注意力,后来慢慢从中感觉到温暖。”妹妹杨雅舒今年大学毕业,她告诉记者,已经找到了工作,将会定居在南京。“我在玄武区民政局下面的一个公益机构上班,现在志愿者有四五十人了。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我做得很高兴,我觉得这就是我愿意为之努力的方向。”杨雅舒说。
好心人,我想对你(们)说
感谢你救了我们,希望你们身体健康!
“其实我们心里也清楚,当初信息太少,我们不一定能准确地找到特警叔叔,但我们也不是只为了找到他。”杨雅舒说,“当时现场还有其他十多名叔叔保护了其他小伙伴,我们遭遇地震灾害,全国多少好心人帮助了我们!”
杨雅舒说,她想对特警叔叔,以及相似的好心人说几句话。
“很感谢你,9年前救下了我们姐妹俩;很抱歉,当时我们还太小,没来得及问你受没受伤;很感激你,当时毫不犹豫对我们的保护。祝南京特警叔叔,参与汶川救援的叔叔们和所有的好心人,身体健康!”
采访最后,杨雅舒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参与公益,她感觉很开心,“帮助别人是件很好的事,你不经意间的一件事情,可能会改变了别人的人生。正如灾难来临,正是有是特警叔叔、邵爸爸以及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们姐妹俩才能过上现在幸福的生活。”
“2008年5月16日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在漩口和映秀营地进行救助的南京特警,如果还记得当时发生的事,请与我们联系,我想当面对您说声:‘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