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尼机电跻身智能制造“国家队”——
机器人替代工人,一个能顶十四个
今年6月首发的纯国产动车组“复兴号”,安装了由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化高铁车门。作为我国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车辆门系统企业,占据国内市场超过一半得市场份额,越来越强康尼机电已经率先开始在装备制造领域向智能化转型,去年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企业”。今天,记者对康尼机电的智能工厂进行了探访。
康尼智能工厂建设管理办公室工程师王顺带记者走进了城轨门系统生产车间,总面积1万平方米的车间,目前已拥有20台套机器人,是康尼向智能工厂转型的缩影。“从2014年开始,我们根据轨道交通门系统产品的工艺特点与难点,开始在关键工序逐步引入工业机器人。”一台橘黄色机器人挥舞长臂,灵巧地围着一扇车门的四周“滚边”,王顺介绍:“这是一台包边机器人,搭载了射频电子芯片,可以自动识别门板的产品型号并调用生产程序,实现快速生产,还可以实现与其他机器人的互联互通。”
这款机器人的速度有多快?“门板包边这一道环节,以前人工作业需要6个人,搞定一扇门至少需要10到12分钟,现在使用一台机器人,再配一名工人进行辅助,生产效率提升了18倍,机器人操作最快只要80秒。”王顺说。记者在车间里走了一圈,还看到了可以最大程度帮助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钣金机器人、丝杆机器人、门板玻璃涂胶机器人等等,后道工序也有AGV自动运输小车来实现,车间里的工人数量已经几乎降到了最低。
王顺告诉记者,目前该车间内20多项关键工序,都用机器人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最“强”悍的钣金机器人,一台就抵14个工人,带来年度经济效益140万元。年底前,该车间还将有7台套机器人上线,届时整条生产线将实现全自动化装配,车间里的人员还将继续减少。“除了效率的提升,提升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水平还有不少其他好处,例如以前人工搬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喷漆、涂胶等工序也有一些特殊的环保要求,出于保护工人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需求,对传统制造业提档升级,以机器人替代人也非常必要。”
随着我国“智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康尼机电也启动了自己的“康尼制造2025”规划,从智能产品和服务、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供应链、智能管理、智能基础架构等方面打造智能工厂。仅2015年至2018年,就计划总投资近1.5亿元,其中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含软件及网络设备)的总投资将超5000万元。随着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康尼机电近两年在年产值和产能保持20%—30%增长的同时,用工人数逐年递减,生产效率却保持着10%—20%的提升,再加上各类材料节约,预计今年可实现年度经济效益节约1000多万元。
“目前,我们已初步完成工厂的数字化改造,已投用20多台套机器人设备及各类自动化设备十几台套,正在开发实施的项目还有10多项,到2018年工信部的试点项目建设完成,整个智能工厂将一共投用50多台套机器人。”王顺说,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们将进一步完成互联化的改造,到2025年建成更加先进的智能化工厂,到那个时候,所有机器设备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产品和物料也都自己知道该去哪儿……康尼将成为国际领先的机电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南报网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