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获救的鲸宝宝最终还是“走了”
全程参与救助的南师大专家初步判断:患病导致它迷失方向
三度搁浅江苏启东海域的座头鲸,已于11月15日中午确定死亡了。对于这头可怜的幼鲸,相关专家第一时间紧急制订施救方案、海洋渔业等部门工作人员尽力施救,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其生命。
从发现该幼鲸搁浅,到制订施救方案、尽力施救,直至宣告其死亡,南京师范大学鲸类保护专家徐信荣全程参与。
昨天,记者专访了徐信荣,听他讲述了这头鲸搁浅的原因、施救的全过程,以及死亡后的善后工作。
海上考察时发现有头鲸“不对劲”
11月13日、14日短短两天,这头长约7米的幼年座头鲸曾两次被发现搁浅在江苏启东连兴港圆陀角风景区附近的浅滩上。在边防、渔政部门的共同救援和引导下,座头鲸借助潮水曾两次回到大海中。
但11月15日上午8时左右,中国海监5003渔政船的工作人员发现该座头鲸第三次搁浅在同一海域。在海洋渔业等部门工作人员尽力施救后,该座头鲸不幸死亡。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鲸类保护专家徐信荣告诉记者,11月13日中午12点左右,他正在海上考察,“当时我就看到那头座头鲸,正在往圆陀角方向游。这头鲸出现在这片海域,明显不对劲,我观察了一下,这头鲸看起来很消瘦,我初步判断它是得了疾病。于是我立刻通知当地相关部门,果然这头鲸很快被发现搁浅在浅滩上。”
紧急制订施救方案 但施救难度大
据悉,这头座头鲸长7.5米,重约3吨。得知该座头鲸搁浅后,徐信荣紧急参与制订施救方案,由当地相关部门实施救援。
第一次搁浅时,救援人员往鲸鱼身上浇泼海水,让它的身体保持湿润,并通过摩托艇将其引导返回大海。没想到第二天,这头鲸再次搁浅。因为鲸鱼搁浅的位置是近海,海水比较浅,救援人员在搁浅位置挖水塘蓄水,同时用消防泵抽取海水,保持鲸鱼身上的水分。经过涨潮,座头鲸终于二度返回海里。但是到了11月15日上午,该座头鲸第三次搁浅,并最终死亡。
“我也想过用打泡沫的方式把这头鲸浮起来,通过船引导至海里的清水区。但客观实施确实太难了。首先,船开到适合鲸的清水区至少一天时间,对于这头有疾病的鲸来说已经来不及了;其次,慢性疾病导致这头鲸的导航系统失灵,其搁浅的地区又有不少沟壑和沙滩,它很难找到回去的路。”
鲸妈妈放弃了这个孩子 否则更悲剧
徐信荣说,这头鲸身体消瘦,应该是患了慢性疾病,导致导航系统失灵了。这也是这头鲸两度返回大海后,都没能找到方向的主要原因。“该座头鲸年龄大概是3-5岁,鲸妈妈应该是放弃了这头幼鲸,否则鲸妈妈也会跟着一起来,那会导致更大悲剧,和它的孩子一起搁浅。”
为什么鲸一旦搁浅就很危险?主要原因有几点:鲸的肋骨、胸骨都非常脆弱,胸腔壁也很柔软,而腹腔又没有骨骼支撑,当它在水里生活时,由于水的浮力大,它就不会有任何不舒适或不方便的情形。可是,一旦当它被放在陆地上时,由于身体巨大的重量,脆弱的骨骼实在没办法支撑重压,内脏会受压迫; 鲸需要一定的盐分和水分来保持生理机能的平衡,离开海水会“渴死”;没有水降温,鲸的体温会升高,导致死亡;长时间搁浅,鲸鱼缺乏食物导致饥饿,再加上皮肤被阳光暴晒后发生龟裂,受伤以致发炎。
据介绍,台风、军事设施的高频声呐等,都有可能损害鲸鱼的导航系统,使得鲸鱼迷失方向而搁浅。
尸体拟被用作标本展示和科学研究
11月15日中午,徐信荣等专家在现场确定,这头可怜的座头鲸正式宣告死亡。如何善后这个庞然大物?徐信荣说,他提议将这头鲸作为标本,放在当地发挥科普作用,另外,由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进行取样,进行科研。
“科研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研究其族群样本,看看这个族群是不是有遗传性的疾病;二是对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等进行研究分析,尽量避免这类事件再度发生。”
据悉,当地相关部门已经采纳了徐信荣等专家的建议,当地相关部门拟单独建设鲸类保护馆,以宣传海洋文化,他们已经报请江苏省有关部门审批。而徐信荣从现场回来后,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还留了几位专家在现场取样,并用冰块保存起来,接下来将对样本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