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中科院专家前往六合调研江淮分水岭现象

本报《揭秘小气候对生态环境影响大》一文引关注

中科院专家调研江淮分水岭现象

南报网讯 (记者 姜静) 11月2日,本报刊登的《揭秘小气候对生态环境影响大》一文,报道了六合区供销合作总社综合科科长杨念发蹲守乡村两年,探寻江淮分水岭现象,引起中科院相关专家关注。昨天,8位专家前往六合进行现场调研。

当天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的8位专家,在六合区冶山街道白云山社区详细了解了江淮分水岭现象,针对杨念发提出的“江淮分水岭沿线病虫害少、种植籼稻无需打农药、蚊虫少”等现象,进行了详细了解。随后,专家们又先后前往冶山街道东王社区刘庄组、冶山社区前靳组、南杨水库、唐公山水库,分别提取了水、土壤的样本,带回南京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专家指出,现有关于六合一带土壤、水源方面的数据较薄弱,且年代已久,对于科学研究而言,尚不足以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土壤里有没有特殊微量元素、土壤的肥沃程度如何、养分是否平衡、农产品长势等信息,都需要进一步了解。冶山一带1000多年的开矿史,对这一现象有没有影响,也需要数据分析和支撑。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忠佩表示,他们将进行定点观测,并从籼米的口感、长势甚至稻秆的粗细程度、施肥方式进行对比。此外,土壤中的养分、PH值、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等,也需要分析比较,才能得出更合理科学的结论。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薛滨告诉记者,江淮分水岭现象值得研究。这一现象的形成,究竟是自然原因,还是多年来当地村民在种植中施肥等人为原因造成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次调研后,除了对土壤、水等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还将根据取样检测的数据,提出下一步方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