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璋烈士表外甥女回忆表舅——一首革命歌曲,他用生命谱写
【烈士小传】
赵良璋,1921年生,江苏六合人。
1939年考入国民党空军军士学校。1941年任国民党空军第十一大队飞行员。
1946年8月调入北平国民党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总务科任参谋。194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10月在南京被捕,1948年10月牺牲。
【口述人】
徐彩平,赵良璋表外甥女,65岁。
因为家住南京,徐彩平已经不知多少次到过雨花台。她说,表舅牺牲时年仅27岁,连后代都没有留下。她一直把表舅当成亲生父亲来崇敬,每年都来雨花台祭拜,已经坚持30多年了。
1984年,表舅的坟从花神庙迁到雨花台时,天降暴雨,坟墓里灌满了雨水,徐彩平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一盆盆地把水舀出来。退休后,她义务宣讲表舅等雨花英烈的故事,是“雨花英烈亲属宣讲团”的首批成员。
是南京五中“校园歌手”,写歌称“愿为真理牺牲”
“表舅出生在六合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父亲去世早,由我的外婆,也就是他的姑妈把他拉扯大。”徐彩平说,表舅3岁识字,6岁读私塾,在班上年纪最小,但学习成绩却是最好的。
13岁那年,赵良璋考入了南京五中,开始接触和阅读进步刊物,接受革命启蒙教育。1935年,他参加了南京各校为响应“一二·九”学生运动而举行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
“表舅很有音乐才华,在五中读书时,就是一名校园歌手,还担任过《新音乐》杂志的名誉编辑。他创作的《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一曲,曾被广为传唱。1981年拍摄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先驱者之歌》,就用了这首歌作为主题曲。”徐彩平说,歌中写道“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我燃烧不灭的心,会不朽地欢欣”,正是表舅一生的写照。
放弃锦绣前程,潜伏敌人内部送出重要情报
1939年,赵良璋投笔从戎,报考了国民党空军军士学校,并被派到美国培训。1941年毕业后,赵良璋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第十一大队任飞行员。
“表舅渴望能驾驶着战机上阵杀敌,抗日救国。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壮志未酬。”徐彩平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表舅毅然决定离开国民党空军,放弃安闲舒适的生活,北上延安参加革命。
“表舅秘密从成都到了重庆,想通过中共在重庆的办事处再转延安。办事处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赞扬他的革命行动,并认为根据当前革命需要,他若仍留在国民党空军从事地下工作,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徐彩平说,虽然一心想去延安,且潜伏工作十分危险,但表舅还是欣然接受了党组织的安排。
1946年9月,赵良璋随国民党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调往北平,并被任命为国民党空军司令部参谋。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他及时和中共在北平军调执行部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1946年10月,赵良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表舅身处虎穴,不畏艰险,搜集了国民党空军部队的番号、驻地、飞机种类及数量、航空人员情况等重要情报,写了一份长达2万字的《国民党空军概况》,交给了共产党。有些情报,在南京的国民党空军总部还没收到,延安已经知道了。”徐彩平说,这些情报有助于共产党部队在华北的战斗中取得主动权,对解放华北作出了重大贡献。
遭“车轮战”逼供,一人担责掩护了3名同志
1947年9月,中共设在北平的地下情报组织被敌人破坏,导致西安情报系统负责人王石坚被捕。王石坚很快叛变,供出了手中掌握的地下工作人员名单。10月4日,在南京的赵良璋刚到旅馆门口,就被蜂拥而上的特务围住,将他押解到南京空军总部看守所。
“在狱中,敌人对表舅采取了‘车轮战术’,三天三夜不让他睡觉。表舅疲倦到了极点,神志迷茫精神散乱,但还是坚持说什么都不知道。敌人出示了搜来的‘敌我军力对比地图’,上面签着‘野雪’(表舅笔名),表舅知道已无法隐瞒,索性将所有事情揽在自己身上,掩护了同时被捕的朱铁华等3名同志。”
“在狱中,表舅每天早晨坚持起来读英语,教狱友唱《囚徒之歌》——‘火山终有熄灭日,黎明前的黑暗。黑暗、黑暗,囚徒要解放。时候一到起来反抗,打破了牢笼奔他方’,用快乐和希望帮助狱友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就连审讯他的法官也被他打动,一次对营救赵良璋的友人说:“良璋年轻有为,确实是个人才。无奈他是蒋介石亲点的要犯,要想放人比登天还难。”
“我的表舅母蒋平仲和表舅十分恩爱。表舅入狱后,表舅母从北京赶到南京,每天守在看守所门口,就为了能见丈夫一面。有一天,门口停了大卡车,准备押‘要犯’去监狱。表舅母在人群中远远看见了表舅,激动地喊着他的名字。表舅微笑着,让她不要哭,保重身体,说‘你看我不是很好吗?’不到3分钟,看守就催促表舅快走。此后,表舅母再没能见到他。”徐彩平说。
临刑前嘱爱妻改嫁,表舅母去世后骨灰撒在雨花台
“1948年10月,表舅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临刑前,他来到朱铁华等3位难友的囚室,拉着他们的手说,‘我可能要走了’,他将自己的金笔、手表赠与他们做纪念,托他们捎信给我表舅母,让她改嫁,并留下遗书,写道,‘我是带着勇敢与信心就义。我虽倒了,但顽强的性格仍使我精神永不灭亡。’”徐彩平说,10月19日清晨,表舅英勇就义,年仅27岁。
当天,朱铁华等3位难友被“无罪释放”,他们听到赵良璋已经牺牲的消息后,当场哭倒在大街上。“至今,3人的后代还坚持来雨花台给表舅扫墓。”徐彩平说。
“表舅牺牲后,表舅母悲痛不已。30多年后,我去北京探望她,夜深人静时,表舅母还拿着两人的合影,一边看,一边对照片说话。2008年,表舅母临终时,提出要和表舅合葬的遗愿。家人把她的骨灰撒在了表舅墓碑旁。”徐彩平说。
作为“雨花英烈亲属宣讲团”的成员,徐彩平退休后一直在社区宣讲烈士事迹。“只要有空,我就跑到雨花台去查史料,收集和表舅相关的故事,读书笔记做了厚厚几大本,平时揣在包里,经常拿出来背诵。”她说,“我希望,把表舅和雨花英烈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年轻一代听。”
本报记者 李子俊
本报通讯员 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