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3年帮扶 南京社工与云南娃结下深情厚谊

3年帮扶100多名留守儿童

南京社工与云南娃结下深情厚谊

从南京到达云南省昭通市后,2个小时中巴到达彝良县,2个小时中巴到荞山镇,半小时面包车,再穿着雨靴加徒步走40分钟泥巴路,就到了蒿枝坝小学。

一路峰回路转、阴雨浓雾,狭窄的山路随处可见泥石流经过后的碎石。加速、急停、头部与车顶无数次碰撞,赵天文差点呕吐出来。“像过山车一样惊险。不过,山里孩子的上学路可比这个惊险多了。”返回南京后,对记者说起这次大山之行,赵天文仍满心震撼。

赵天文是雨花台区板桥新城大方社区的社工,结伴同行的还有周海平、郑毅飞等2名志愿者。11月24日到29日,作为板桥新城居民的特派代表,他们重返云南大山,前去看望帮扶了3年的留守儿童。

大方社区与孩子们的缘分始于2015年初,当时通过南京高校支教协会牵线,大方社区和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荞山镇当地小学建立了联系,为那里的孩子们捐赠2吨衣物、1000多册图书等物资。去年,得知当地一所学校没钱装窗户,居民们一天之内凑齐近万元,交由当地老师安装。今年初,居民们联合爱心企业捐款10万多元,在当地修建了助学桥,让孩子不用在冬天趟水过河。每年下半年,通过进山志愿者带回来的最新图片、视频资料,社区居民始终牵挂着那里的孩子们。

25日到达蒿枝坝小学后,志愿者们为孩子们送去了400套牙刷、牙膏,并代表社区捐出了1万元钱,用于孩子们生活费补贴。随后两天,志愿者们开始挨家挨户的走访。他们很快发现,相比前几年,这个位于云南横断山脉深处的村庄正面临着新的困境。赵天文介绍,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分散且不均衡,大龄孩子们一般都要走2—4个小时山路,去条件好的镇中心小学上学。缺乏师资的蒿枝坝小学几乎已经停办,留下的几乎都是走不动山路的低年级孩子和学前班幼儿。“这部分孩子共有100多名,大部分人的父母外出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经济条件困难。”赵天文说,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免费,但孩子们最缺的是幼儿园阶段教育以及生活费。当地刚成立了一家社会组织,正在筹建新的幼儿园,不过师资、经费仍然有很大缺口。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孩子们却非常阳光,这种乐观和纯真深深打动了我们。”志愿者周海平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名叫小雪、小微的姐妹俩,她们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留守在家,小小年纪就学会做饭、喂牲畜等全部家务,同时学习非常刻苦,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跟很多同龄人一样,孩子们梦想做一名医生、一名科学家。如果教育跟得上,这样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大方社区党委书记孙建国说,目前社区已初步摸排出9名家庭条件最差的困境儿童,很多热心居民已准备与这些孩子进行“一对一”结对,从物质、精神等方面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从南京到云南彝良,这份跨越2000公里的深厚情谊还将持续下去。板桥新城管委会工委书记孙凯介绍,工委将继续支持这项事业开展下去,班子成员将带头与云南留守儿童结对;同时鼓励社区帮助当地村民将天麻、菌菇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南京,带动村民增收,将帮扶做得更精准、更长效。

本报记者  李凯

本报通讯员  蒋丽媛  惠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0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