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不可忘却的记忆”阅读寻访行动走进河海大学

“不可忘却的记忆”阅读寻访行动走进河海大学

朗读幸存者口述史 听众泣不成声

南报网讯 (记者 江瑜) 从1937年12月13日起,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超过30万人遇难。在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冬日萧索的树林里有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 清凉山丛葬地”几行字。昨天,石碑前摆满了一束束菊花,当天“不可忘却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史实”阅读寻访行动第六场读书会来到这里。活动结束后,倾听读书会的大学生自发在石碑前敬献菊花,缅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当天的读书会气氛凝重,幸存者常志强老人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会场。读书会从朗读徐志耕纪实小说《南京大屠杀》开始,低沉的诵读声将台下的大学生们带回80年前那个惨痛的冬天。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助理武黎嵩参与编著了《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他曾经和多位幸存者面对面,收集整理他们的故事。昨天他给到场的大学生们分享了采访幸存者时的感受,“我在和幸存者面对面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伤痛依然清晰。他们中,有人沉默,有人痛哭,痛苦的记忆这辈子都无法磨灭。”他语速迟缓地朗读了一篇幸存者口述史,文章讲述的是在南京大屠杀中,七八十个平民躲进一处下水道。躲避屠杀的人群里有一个被日本兵刺刀刺伤的男子,因为太疼了,但又怕喊声惊动外面的日本兵,于是恳求亲人“结果”他,最后亲人不得不用绳子将他勒死。下水道里还有两个两岁多的孩子,因为环境逼仄闷热,孩子忍不住哭起来,父母亲为了保住下水道里其他人的生命,只好忍痛将孩子用小被子捂死……朗读到这里,台下的大学生中很多人已经泣不成声。

《现存历史——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素描肖像诗画集》创作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张玉彪,以及幸存者常志强、张翠英的女儿,也分别讲述了他们所见、所听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忘却等于背叛。”每段朗读和讲述结束后,都有一个个大学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徐志耕和武黎嵩对大学生们说,之所以去记录南京大屠杀历史,就是为了警醒后人,勿忘国耻,发奋自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6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