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智能制造大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2月7日,观众在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展示区参观“工业云”产品。 本报记者 崔晓 冯仆摄

12月6日—8日,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举行,全球智能制造业界的目光都投向了这里。3天大会期间,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中外院士、300余位知名人士、1万名嘉宾共聚南京,交流碰撞,谋划未来;306家企业参展,吸引了9.5万名观众观展;16个智能制造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正式落地南京。

连续两年,这一盛会选择南京落地。大会虽然落幕,但智能制造的“热度”仍在持续升温。建设“智能制造名城”是南京的目标,而这场盛会,给了我们走向目标的更多路径、更多助力。

全球前沿技术展示,让我们拓宽视野“对标找差”

各种会唱歌、跳舞、投篮、弹琴、刺绣、说相声的机器人;中车全球首台高铁“智能检修机器人”;空警2000预警机、防空导弹驱逐舰、“辽宁号”航母的雷达系统……大会期间,记者探访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博览会看到,从贴近市民生活的酷萌机器人,到肩负重大使命的“大国重器”,一大批智能制造领域前沿技术、顶尖产品悉数亮相,令人大开眼界。

这是全球智能制造领域一次大规模高水平的顶峰会议,也是业界对世界智能制造领域前沿技术的全面“阅兵”。306家参展企业全面展示了智能制造的最新成果、领先技术和高端产品。其中,西门子、甲骨文、IBM、GE、酷卡、三菱、安川、中国航天科工等34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当前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最新解决方案;28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带来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重大关键装备和最先进技术成果,多维度展示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大会期间还发布了《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视野决定未来。在全球范围内,一场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竞争早已拉开帷幕。大会上展示的前沿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南京、江苏业界对智能制造技术的了解,进一步拓宽发展智能制造的视野,也可以有效促进各国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智能制造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南京高校和人才资源丰富,规模大的企业也比较多,发展智能制造具有很强的优势,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应看到存在的不足。放眼全球,对标找差,才能更好地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说。

业界大咖深入探讨,创新思想引领前行方向

德国诗人海涅曾写到,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本次大会也是一次深入探讨世界智能制造未来全新图景的思想创新大会。

“中国有句古话:英雄所见略同。但在智能制造时代,敏锐和开放的思维显得更重要,所以英雄要所见不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副院长白瑞楠说。

“有些企业在数字化的路上变成了‘时尚达人’,裹着数字化的漂亮外表,但大脑里想法不多、方向不明。企业一定要做‘数字大师’,不要做‘时尚达人’。”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数字经济首席科学家乔治·韦斯特曼这样告诫企业。

“发展智能制造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传统的专业培养已经难以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我们要重新审视学科的边界,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院士说。

“目前很多只是数字化网络化阶段的智能工厂,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今后20年,中国企业将要向自学习、自适应、自控制的新一代智能工厂进军。推动智能制造的目的在于产业升级,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典型示范,停留在部分制造环节或领域,要着眼于大企业、各个行业和整个制造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说。 

大咖们的演讲,言犹在耳;思想的火花,照亮前路。大会期间,在数十场主论坛、高峰论坛、分论坛、主题对话等活动上,20余位中外院士、300余位知名人士等,分别就国际智能制造趋势、动态和本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发表演讲,精彩观点层出不穷;国内10余座城市的市长们,就本城推进建设智能制造名城的路径进行坦诚交流,汲取经验。

副省长马秋林在大会闭幕式上的一番话,说出了江苏和南京业界的心声:“这些探讨,让大家对全球智能制造的趋势和格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智能制造在本地区、本领域、本行业的落地实施,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构建最新合作机制,南京倡议凝聚“智造”力量

在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闭幕式上,新能源智能设备产业化生产基地、新一代BOPET薄膜研发生产基地、军民融合应用示范基地、智能制造研究院等16个智能制造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正式落地南京。

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是南京通过这一盛会,不断加强与国内外智能制造相关机构和企业合作的一个缩影。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大会构建了智能制造领域最新的合作机制,把各方思想共识化为实际行动,发布了“南京倡议”。

德国工程院科技部主任、德国国家工程院人工智能平台主席约翰内森·温特表示,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智能制造。开展国际合作,大家都有这方面的强烈需求。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南京倡议的发布,为促进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确实,国外业界人士表达了合作的强烈愿望。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CTO兼高级执行副总裁罗兰·本特说:“‘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有相同的愿景和目标,具有深度合作的基础,在智能制造的标准、技能和教育三大领域大有可为。”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理事长萨德·贾哈米尔说:“智能制造现在是、将来也继续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非常希望与中国、江苏、南京进一步合作创新,共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发展智能制造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支撑、扎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借力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这一全球性共享平台,南京迈向“智造名城”的步伐一定会更快、更稳健。 

本报记者 邹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81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