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珍老人摇着轮椅来燕子矶参加公祭。记者 王聪 摄
南报网讯(通讯员 舒馨 记者 王聪)12月13日上午10点01分,凄厉低沉的防空警报响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开始。栖霞区各界人士汇聚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之一的燕子矶公园内,举行了悼念活动。在数百人的悼念队伍中,今年84岁的王秀珍老人是自己摇着轮椅来的,在公园门口“血色记忆”展板前,她仔细地看着每幅图片与解说,泪水无声滑落。
王秀珍老人告诉记者,她出生于1933年,侵华日军屠城时,她一来年纪小,二来当时家住江北,自己的脑海里没有留下印象。“但从小到大,我经常听到父母说起侵华日军的残暴行为。尤其是到每年12月13日的时候,母亲总是回忆‘江水都被鲜血染红了,大量尸体漂浮在江面上’,真是惨啊!”王秀珍看着“血色记忆”里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城后,仙鹤门处堆积的尸体、江南水泥厂难民营等图片时,泪水涌出,她不停地用手去擦,声音哽咽。老人腿不方便,但今年她还是坚持自己摇着轮椅来参加公祭日活动。“血色记忆”是栖霞区档案局(室)主办的,展示的是栖霞军民参加公祭活动、亲历者和幸存者的声讨和控诉、《原罪》系列丛书记录侵华日军在南京栖霞暴行等内容。王秀珍说,“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要忘记历史,更要祈愿和平。”燕子矶街道居民代表吴秀英今年78岁了,她告诉记者,她和朋友们手扎小白花,坚持了38年,每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的时候,她就到燕子矶公园门口赠送人们小白花,数百支小白花10多分钟内就被领光了。“这是我们坚持纪念死难者的一种方式,希望能告慰死难者。”老人说着说着泪如雨下。悼念队伍中还有来自燕子矶初级中学初二年级的几十名学生。今年13岁的陈雅新说,参加悼念活动时,她的内心十分悲痛,作为青年学生,应该“牢记历史、警示后人、珍爱和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者了解到,1937年12月13日后,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燕子矶江滩上,侵华日军集体屠杀了3万余解除武装的士兵,以及2万余军民。每到清明、公祭日,很多人就会来到燕子矶丛葬地,默哀并献上鲜花,缅怀死难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