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权威估计,中国有超过1000万孤独症患者,占总人群的1%左右,其中14岁以下的患者近200万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院长何侃教授告诉记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内缺乏对孤独症的足够重视和科学认知,加上部分机构诊断标准不科学、治疗与康复不规范等问题,大众普遍缺乏对孤独症的正确认知,有的家长甚至会将其当做洪水猛兽刻意回避。
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
正确的孤独症早期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孤独症儿童的相关症状,何侃教授表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很多孤独症儿童的典型症状之一,他们就像被“丢”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无法理解我们的语言,如果不及时进行相关干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无法建立起来,部分儿童甚至会逐渐丧失这方面的能力。但目前我们国内很多儿童五六岁之后才被确诊为孤独症,何侃教授说:“孤独症儿童不像脑瘫儿童一眼就能看出来,很多孤独症儿童长相正常,可能伴随着一些行为问题,很多家长不会将自己的孩子往孤独症方向去想,有的也不敢想,这就导致很多儿童被确诊时年龄已经偏大了。”
“很多孤独症儿童在很早就会出现目光追随障碍,会影响到后期共同注意力的发展从而造成交流障碍。”何侃教授提醒各位家长,在美国6个月以后就能关注孩子是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喊宝宝的名字没有反应或者用色彩鲜艳的玩具逗弄宝宝眼神没有追随,家长就要格外留意了。
家长多了解方能早接受
12月9日-21日,微关爱孤独症康复技术研究院携手南京、南昌、武汉、南宁、成都五大城市孤独症教学培训或康复机构,特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博士、加州教育部融合教育教师培训高级督导朱永祺博士,针对孤独症儿童居家干预、融合教育等五大主题进行公益剖析解读。
项目负责人余福林告诉记者:“有不少家长缺少对孤独症的认识,小朋友有各种典型症状,如没有眼神交流、重复性兴趣、好几岁了还不会讲话、哭闹严重,家长就会用‘贵人语迟’等自我安慰,这些都会阻碍孤独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除了专业机构的科学干预外,家庭的支持十分关键,只有家长能够科学认知孤独症康复训练才能事半功倍。”
何侃教授建议家长们多找一些专业人士聊聊,“很多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跟我们分享经历,不少人表示从孩子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耐心、更好的沟通方式等,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