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指数报告》:南京“乐观派”比例超60%

12月28日,江苏省首批重点智库之一——紫金传媒智库面向全国发布《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指数报告》,也即“紫金经济信心指数”。这份面向全国13个城市5300位城乡居民的调查显示,2017年度中国民众的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64.79,首次跨入60以上的区间,同比增长10%,相较于2015年和2016年有大幅提升。总体而言,对经济信心的认知“乐观派”比“悲观派”仍然多近一成,十三个城市的“乐观派”比例均高于“悲观派”比例,其中,南京“乐观派”比例超60%。

中等收入群体最有信心

2017年度中国民众的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64.79,首次跨入60以上的区间,同比增长10%,相较于2015年和2016年有大幅提升。调查结果显示,78.72%的民众认为十九大对我国经济具有提振作用。

中等收入群体对今年经济信心指数为62.57,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经济信心指数为71.92,其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67.25,高于平均水平2.46个点。在这个群体中,“乐观派”比例为56.60%,比“悲观派”高出13.2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中等收入群体“乐观派”比例增加明显。

90后对未来期望高

调查结果显示,40-49岁年龄段的群体三年来对国家经济的信心均最弱,这部分人群处于人生的中年阶段,孩子面临成家,老人健康问题更加突出,而自身事业又大多进入瓶颈期,各方面的压力和焦虑使得该部分群体容易陷入“中年危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及对未来的期待相应也会较低。

而18-29岁群体(绝大部分为“90”后)对当前家庭收入信心最弱,可能是由于该群体大多刚开始尝试经济独立,但又尚处于职业的初期阶段,较难获得高水平薪酬,青黄不接的体验影响了其对当前家庭收入的满意程度。但是这一群体对预期家庭收入的信心指数近乎80,基于对未来收入的高预期而努力的这一批“90后”或许可以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又一驾马车。

南京“乐观派”超六成

课题组将所有被访者自动归为两派,即“乐观派”和“悲观派”。乐观派(54.6%)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仍然比悲观派(45.4%)高近一成,这一结果与去年相近。

区分悲观派和乐观派最重要的因素是对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的判断,区别于2016年数据的是,今年的经济、就业形势和家庭总收入满意度等对于现状的认知变量更影响到被访者乐观与否的态度。

总体而言,对经济信心的认知“乐观派”比“悲观派”仍然多近一成,十三个城市的“乐观派”比例均高于“悲观派”比例,南京“乐观派”比例超60%。

一线城市购房热降温

2017年,三线城市的消费意愿信心指数跃居首位,一线城市垫底,而且一线城市的预期消费意愿还有所下降,由71.25降至71.00。对比去年一线城市民众对于不同消费品类的消费意愿,课题组发现一线城市民众买房的意愿有所降低,相比二三线城市购房意愿大幅提升而言,一线城市在住房这一消费意愿上的变化引人注目。

课题组认为,政府在一线城市推行的抑制房价政策及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等观点还是遏制住了一部分民众的炒房欲望,可能有助于从需求上改变房价的发展趋势。

三线城市相对而言生活成本较低,加上近年来网购、海淘等迅速发展,更容易刺激到三线城市民众的消费欲望。洋码头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三线城市海淘增速达到108.65%,三线城市民众更愿意花钱。而且,三线城市民众也愈来愈注重消费的质量,在消费品类的选择上,三线城市民众的旅游消费占比由去年的19%提高至24.3%,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去银行存款不再流行

在民众2018年的消费和投资计划中,对教育、旅游和数码类产品的需求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消费结构转型继续,而选择储蓄和日常消费的民众比例较去年则有所下降。

各消费品类中,教育和旅游仍是除日常消费外的主要消费点,且在消费观念继续升级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民众更愿意在教育和旅游上投资,与去年相比,选择教育和旅游的人群占比分别提升了9%和6%,反观日常消费的需求,则下降了3%。

除日常消费之外,储蓄是其他消费品类中民众消费意愿有所下降的唯一一个分支。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新金融平台的推广,民众对“去银行存款”的需求日渐衰微,互联网新金融平台的效率、快速、简单等优点吸引了大批民众从储蓄向互联网资金管理工具的转移。未来,储蓄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49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