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大礼堂
杨诗繁始终记得三年前第一次走进东南大学大礼堂的感觉。
那是她第一次以一名东大学生的身份参加开学典礼。在来校不多的时间里,每次经过这座外观恢弘肃穆的大礼堂,都是闭门谢客的样子,不禁多出了几分神秘和庄严。
而当她身处礼堂内,学长学姐们齐刷刷唱起了校歌,歌声回荡在整个大礼堂,她暗暗觉得——在这里,梦想真的开始了。
学术的圣殿:87年前中央大学首任校长筹款兴建
东大成为她的理想学府,从大四前的暑期夏令营开始。“从河北来到南京,看到四牌楼校区,一见倾心。”三年前这个北方姑娘从河北保研来到了东大,一举注册成为能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拖着行李走进了四牌楼校区,第一眼就是掩映在那条长长的梧桐树道路尽头的“古堡”——大礼堂。
大礼堂恰好位于校园的中轴线上,绿色的穹顶浸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低调沉稳又别具一格。此后,杨诗繁每每经过这里,门都是紧闭的。后来她才知道,这是学校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是东大规格最高的会客厅和学术交流场所。
87年前,大礼堂由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筹款兴建,英国公和洋行设计,1931年竣工。“大礼堂的屋顶当时创造了一个建筑奇迹,这个八角形的钢结构穹窿顶径跨为34米,跨度达到当时中国之最,中间没有一根支柱支撑,是当时中国建筑界中技术最复杂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说道。
大礼堂迎接过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1931年国民政府时期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就在大礼堂召开;同年7月,轰动一时的民国第一届高等考试举行,大礼堂也是考场之一。2012年东南大学110周年校庆时,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回到母校大礼堂演讲,大礼堂内连过道都站满了人。
建筑学院研三的唐时月印象最深的是著名国际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要来东大演讲,地点正是大礼堂。机会难得,众多建筑界学者、专家前来参加,大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她和同学们只能收看转播来瞻仰专家的风采。“那时候觉得大礼堂真的很神圣,是学术的圣殿。”
电影取景地:开学典礼上,他们在这激昂歌唱
而大礼堂为更多人所熟知的“身份”,是2017年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取景地——“汉东省检察院大楼”。此外,《建国大业》、《致青春》等多部影视作品都在这里取过景。那么抛却这些印记,褪去光环的大礼堂是什么样?
“刚进去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敞亮,”杨诗繁回忆起开学典礼时自己第一次以东大学子的身份走进了礼堂,“但是感觉特别稳重,很有历史感。”
开学典礼上,齐唱校歌的环节让刚入学的她在慷慨激昂的音乐中手足无措,因为她发现身边本科就在东大就读的研究生同学们都对歌曲很熟稔,而且每一句歌词都饱含感情,每一张认真的脸都透露出了东大学子骨子里的骄傲。
“那么多人能那么熟悉自己的校歌,那么他们一定是很爱自己的母校吧。”她不禁开始想象自己毕业的时候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能那么流利地唱出校歌。
后来,杨诗繁发现其实这并不难实现,因为高大的礼堂敞开的机会越来越多。唐时月也没想到自己很快就有机会登上大礼堂的舞台了。
她第一次上台,是在建筑学院的圣诞晚会上。“我们打扮得很有节日气氛,在寒冷中等了很久,但真的站上舞台的那一刻,灯光打在身上,台下乌压压坐了2千多人,所有的目光注视着自己,那一刻很梦幻,恍惚间就忘记了寒冷。”
此后唐时月就明白了,大礼堂的舞台是包容的,如她一样的东大学生也可以登上学术大师们来过的舞台。
学子的“家”:被镌刻上校徽,开启新的人生路
大礼堂一层层光环是每一个学子为母校心生骄傲的证明。于杨诗繁们来说,大礼堂是他们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毕业离开的起点。“学生们的毕业典礼也在这里举行,所以让他们的东大时光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对于很多人来说,东大是像家一样的母校,而大礼堂就是‘家’ 的象征。”周琦说道。它被镌刻在校徽上,被毕业生装进行囊开启新的人生路。
建筑学院90周年院庆时,有一大批校友回母校聚首,数百位学子围坐在大礼堂前合影。
学生的面孔和身影一届届在换,但大礼堂还一直在原地——等你来,也等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