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玲今年32岁,是浦口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务主任,10年来,她坚守特殊教育岗位,用爱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昊昊(化名)是一名患有多重障碍的学生,他不会说话,每天上学都是一边大声尖叫一边小跑进教室。走进教室,他也不和任何人说话,只顾坐在座位上玩自己吐出的口水。班级里的小朋友和陪读家长与他也没有交流,昊昊在学校很孤单。
“一开始,我也不能适应,可是每当想起昊昊爸爸每天骑着摩托车风雨无阻地从桥北把孩子交到我的手中时,我又觉得自己不能放弃这个孩子。”郭玲玲说,后来不管昊昊是大叫还是吐口水,郭玲玲都坚持向他问好,上课时也让昊昊坐在最前面,旁边放着抽纸和垃圾桶,随时帮他擦掉吐出的口水。在他不停嘶吼、大叫、狂躁的时候,郭玲玲还会上前紧紧地抱住他,让他找到安全感,稍许地平静下来。
“每天,我的手上、身上都会沾有难闻的口水味,但我坚持用我的方式去帮助他、陪伴他。同时我还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苦苦寻找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原来,孩子的口腔功能发育异常,造成口水量多、黏稠。长期如此又得不到有效改善,细菌超标,就会伴有浓重的臭味;因为自闭,玩口水这一行为也非常严重。”找到原因后,郭玲玲就开始进行干预,她要求昊昊每天中午吃完饭后刷一次牙,并专门为他买了漱口水,定时叮嘱昊昊漱口。个训课上,郭玲玲针对昊昊的情况进行唇部训练。日积月累,终于有一天,昊昊突然对着郭玲玲笑了一下。
“我在的时候,这孩子狂躁变少了、破坏变少了,哭闹更是消失不见了,有时会用他的小嘴巴在我的手臂上轻轻吻一下,虽然手上占了湿漉漉的口水,我却感到满满的幸福。”郭玲玲说。
本报记者 张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