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词学巨匠、一代大师 这位南京人你一定要知道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并称中国文学的“双绝”。少为人知的是,《全唐诗》由清康熙皇帝在扬州设局由十位翰林编纂,而《全宋词》的编纂竟然是南京人唐圭璋以一人之力完成的。

独自编纂《全宋词》

唐圭璋,字季特,满族,1901年出生在南京。7岁丧父,11岁丧母,幼年的唐圭璋寄居在舅父家中,舅家清贫,让唐圭璋去做学徒,但是一心向学的唐圭璋只想念书。

1922年,唐圭璋考入国立东南大学,遇到了著名词曲大师吴梅,把他真正带上了词学研究的道路。在当时“词为小道”的传统认知下,很多人都不屑于研究词曲,但唐圭璋却对此情有独钟,选修了吴梅开设的所有课程:《词学通论》、《词选》、《专家词》等等,对词学的兴趣愈发浓厚。

1931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唐圭璋决定编纂《全宋词》。从收集、整理、考证、校勘到辑佚等经历很多工作,唐圭璋的《全宋词》,一编就是七年。为了专心编书,唐圭璋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中午花两角钱直接在馆里解决午饭,然后接着查书,其间,不仅辑宋代词,还辑金、元两代的词。就这样兢兢业业辑录七年,《全宋词》 的初稿终于于1937年完成,但时逢抗战爆发,直到1940年才出版了线装本。

《全宋词》最终共收录宋代词人1330名,词作21116首。南京大学教授程章灿认为,这本书除综合宋人文集中所附、宋人词选中所选、宋人笔记中所载的所有词作以外,更旁求笔记小说、金石方志书画题跋花木谱录、应酬翰墨及各种类书,网罗散佚,考辨正讹,堪称集两宋三百年间词作之大成,创近代百余年来词学研究之伟业,不仅奠定词学文献之基础,亦堪称中国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大文献工程。

鹣鲽情深,至死方休

青年唐圭璋有一段极为幸福的姻缘。1924年,尹孝曾由祖母尹高氏做主,与唐圭璋完婚。唐夫人端庄秀丽、知书达理,唐氏夫妇结缡十三载,夫唱妇随,琴瑟和谐,感情弥深。

唐圭璋先生的三女后来记述其父母恩爱温馨的生活时写道:

爸爸喜欢唱昆曲,也会吹箫。每当炎热夏季,夜晚在门前梧桐树荫下纳凉,妈妈总是为他点上蚊烟,坐在一旁替他轻轻扇着扇子,爸爸吹着悠扬悦耳的洞箫,妈妈轻声和唱。

夫妻恩爱相知如胶似漆的情形,一再让唐圭璋不断地追忆:

人眠后,吹笛夜凉天。丽曲新翻同拍节,芸香刚了又重添。谁复羡神仙?(《忆江南》)

但是这种温馨随着妻子的病逝而烟消云散。1936年旧历除夕,尹孝曾病逝。当千家万户爆竹声声辞旧岁迎新春的时刻,却正是唐圭璋先生痛不欲生的日子。每到这个日子,唐圭璋先生的丧偶之痛会成倍增加,那凄苦的心情会无限放大。后来唐圭璋有词回忆痛苦的心情:

西风一箭成迟暮,消得斜阳顾。背人已自不胜愁,那有心情,再系木兰舟。(《虞美人·柳》)

孤独痛苦的折磨,年复一年。唐圭璋的三女唐棣棣曾写道:“安葬妈妈之后,爸爸就忙着要去教课,但只要有空,他就会跑到妈妈坟上去,坐在那里吹箫。”箫声哀怨,四顾凄凉,欲觅难寻,空余双泪凭伊认了。有时碰到节假日,他索性带上几个馒头或烧饼,几本书,一支箫,在坟地上呆上一天。”

桃李芬芳,著作等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圭璋先后任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教授。1978年,唐圭璋开始带研究生,在给研究生上第一节课时,他表现出了少有的激烈情绪。他对研究生们说:“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当重要,我们一定要树立雄心,下定决心,把古典文学研究搞上去,决不能让外国学者先我着鞭。”

1981年,唐圭璋成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这时,他已是八十岁高龄了。尽管年老体弱、困难重重,唐圭璋还是迎难而上,多方写信征询教学意见,苦心孤诣,以求不负国家托付。在明媚的学术春光中,唐门弟子勤恳踏实,出色完成学业,现已分布南京、苏州、武汉、深圳、北京等地,且多为所在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执牛耳者。1990年11月28日,唐圭璋逝世,享年89岁。有遗作20余部,共1000多万言。主要有《全宋词》、《全金元词》、《宋词三百首笺注》、《南唐二主词汇笺》、《词话丛编》、《辛弃疾》、《元人小令格律》、《校注词苑丛谈》、《唐宋词简释》、《宋词纪事》、《宋词四考》、《梦桐词》、《词学论丛》等。

1989年5月,青岛召开“李清照学术研究会”,唐圭璋曾含泪对即将赴会的学生王兆鹏说:“李清照的沉痛诚挚,我最能理解。我与我妻子结婚时24岁,她22岁。那时我在东南大学读书。深夜里她怕我劳累过度,故意把灯吹灭,不让我多看。又怕我受凉,她总是悄悄地把衣服给我披上。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可如今,‘寒深谁复问添衣’。妻子去世时,我36岁,本可以续弦,但我对她的感情实在太深,感情上无法解脱,只好用泪水来冲刷,用词来排遣。”

或许,也正是因这真情,才会有深沉的词作,才会有辉煌的词学。

紫金山综合编辑

来源:南京地方志、江南时报、青春文学杂志、《唐圭璋年谱》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77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