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12到18岁的青春叛逆期孩子相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中国式父母该如何处理好“管”和“教”之间的关系?1月14日,“南京亲职教育公益论坛”在南京雨花台中学学术会堂举行,好几位牛娃家长、教育大咖到场分享。从他们的讲述中,或许能给广大家长一些启示。
“虎妈”黎铭:和儿子发生冲突后开始反思
此次亲职教育公益论坛创始人黎铭,是南京家长圈里的名人。她曾主编《南外大家说》,囊括了46名南外学生的故事,这本书在南京家长圈很轰动。之后,她又历时180天,走访了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等24所世界知名大学,探寻中国孩子的求学现状,她还把这些孩子的故事写成《听说》一书。
黎铭说,自己曾经是一个标准的“虎妈”。当初为了让儿子考上南外,她也和很多家长一样,每天泡在家长群里,和“鸡血妈妈”们每天探讨给孩子上什么辅导班; 她曾经因为孩子的某次考试没考好,对孩子大吼大叫……在她的“高压政策”下,儿子小升初时确实如愿上了南外,而且当年是奥数大比拼第一名进校的。儿子对她一直是“逆来顺受”,直到有一次,儿子开始“反击”,黎铭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问题,于是开始反思、改变。
“有次我儿子考了70多分,我拿着试卷开始对他吼,他也恼火了,对我吼:‘关你什么事!’我一下子呆住了。”从那次之后,黎铭意识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思想,而且进入了青春叛逆期。
“一方面,我给他安排了很多社会活动、体育活动,用这些大量的、学业以外的活动分散他的精力;另一方面,我也对他敞开心扉,比如我写书,他都是第一个读者,让他给我提意见。我在走访世界知名大学写求学现状的书时,特意挑了他的假期,让他全程参与。每次采访的最后五分钟,我总是留给他来提问。”久而久之,儿子的心结打开了。黎铭现场分享了正在读高二的儿子最近写的一篇作文,作文中详细记录了儿子对她心态的转变:从“女神”,到“虎妈”,再到“母亲”。看到儿子逐渐理解、接纳她,黎铭非常感动,觉得很幸福。
“猫爸”曹钧:用“哄”与“陪”化解冲突
如果说黎铭是“虎妈”,那么前不久刚刚获得中国罗德学者殊荣的曹起瞳的父亲曹钧,就是个标准的“猫爸”。紫金山新闻前不久也报道过,曹起瞳即将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他获得的罗德奖学金,堪称“世界最难奖学金”。而曹钧在儿子曹起瞳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扮演一个朋友、一个“大哥哥”的角色,很少拿出家长的威严、板着脸教训孩子。
曹钧在分享中表示,“哄”与“陪”是他和青春期儿子相处的法宝,在他看来,见证孩子度过青春期,也相当于完善了自己的青春。“很多家长工作压力都很大,妈妈们没事喜欢和闺蜜聊天逛街,爸爸们喜欢和兄弟喝酒,觉得这是一种放松。其实大家不妨尝试和自己的孩子去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们相处,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乐趣,不亚于逛街、喝酒。”
曹钧还给家长们提了几个实用的建议:“如果孩子和家长是轻度矛盾,可以用调侃、幽默的方式化解。比如用孩子的语言来一带而过,孩子对你表达不满,你可以回个‘呵呵’,这不是他们的语言吗,他们比较容易接受; 如果是中度矛盾,那么家长需要理性、认真地和孩子交流,敞开心扉; 如果是重度矛盾,甚至将升级为冲突,这时希望家长首先自己要冷静,不要让情绪被孩子左右。作为父亲,我建议可以紧紧拥抱住自己的孩子,让他感受到父亲的爱。”
教育专家穆耕森:家长对孩子不能有过多掌控欲
教育专家、南京雨花台中学校长穆耕森也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分享了他的看法。在他看来,家长对孩子不能有过多的掌控欲,要多鼓励孩子。
穆校长举了个例子:“我表妹家孩子,有次考了95分,高高兴兴回家跟妈妈说:‘我95分,是班级第二。’结果我表妹说了句:‘下次争取拿第一。’这个说法就错了,而且很多家长会犯这样的错。应该怎么说?我认为这样说会更好:‘考得很不错,下次继续考进前十就行了’。如果这样说,孩子下次说不定能考个第一;你要让他考第一,他压力大了,下次考试时一直想着第一第一,结果肯定考不到第一。”
穆校长的儿子也是南外毕业,之后分别读了北大和斯坦福,目前在花旗银行工作,年薪五六百万。
“我觉得孩子们的智商相差不大,主要是给他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我记得他刚上南外的时候,我们家住60平方米的房子,他写作业就在客厅。当时我们客厅两张桌子,他写作业,我爱人在另一张桌子前看书,我就在房间做教案。家里几乎不开电视,整个就是读书的氛围。在读书的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肯定不会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