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传统商圈转型 秦淮社零总额首超千亿居全市首位

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传统商圈转型发展初见成效——

秦淮社零总额首超千亿居全市首位

15日召开的秦淮区“两会”上传出好消息:去年该区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0亿元,增长10.1%,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位,也是南京第一个社零总额迈入“千亿俱乐部”的行政区。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成果的取得,背后是秦淮区近年来围绕深化商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和传统商圈转型发展的不懈努力。 

核心商圈转型发展见成效,秦淮社零首超千亿 

作为资深影迷,南京白领赵世翔电影看得多了。但本月10日在新街口苏宁影城的观影,对他来说仍是一次独特的体验。 

“包间只有5个座,但视听音响跟大影厅是一样的,几个朋友一起去,既有私密性,看得又过瘾。”他说,在这里,不用等场次、选座位,而是像KTV一样定个包间时段,然后躺在沙发上,从正在上映的十几部热门电影中点选自己想看的影片,还有观影顾问送来零食饮料…… 

“我们的包间有5人间、7人间和12人间,配置舒适的真皮沙发和进口音响,随到随看。除了观影以外,也可以举办生日派对、家庭聚会、赛事直播、商务会谈、小型沙龙联谊等活动,满足顾客休闲、娱乐、互动、社交等需求。”苏宁影城市场经理张力介绍,这里以前是苏宁电器卖场,去年,苏宁集团对业态进行全新调整,开设“体验式”新型影院,是希望以全新的消费形式,把消费者从家中拉回商圈。 

前些年,由于互联网大潮兴起,传统商圈不同程度地遭受客流减少、销量下滑、店铺关门等冲击。面对挑战,坐拥新街口、夫子庙两大核心商圈的秦淮区围绕深化商贸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促进线上线下商业深度融合,加快传统商圈转型发展。这一努力在去年收到了良好效果:2017年,秦淮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0亿元,成为全市首个社零总额破千亿元的行政区,相比去年增幅达10.1%。 

引进“网红”、借力粉丝,传统商圈适应新潮流 

“线上平台横扫千军的时代已慢慢过去,线上线下融合、万事万物互联的‘新零售’业态正在开启。”新街口金融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娟说,秦淮区委区政府和新街口管委会敏锐地抓住消费新趋势,一方面加大投入进行硬件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适应市场变化。五年来,政府和企业在新街口地区升级改造中累计投入超过48亿元,新街口的商务商贸转型初见成效。 

1月10日下午4点多,新街口“喜茶”店前,排队的人群仍然绕成几匝,且几乎都是衣着时尚的年轻人。粗略估算,他们至少要排一个多小时,才能喝上一杯。 

“喜茶”是去年火爆上海、北京的新晋“网红”品牌,如今这股风吹到了南京,首店就开在新街口。近两年,“网红经济”大行其道,新街口和夫子庙商圈积极引进“网红”品牌,以客流带动金流。除“喜茶”外,华东首家网红面包店“原麦山丘”开进了新街口金鹰;网红早餐店“桃园眷村”在大洋百货楼下开出了新街口第二家店;全国首家“超级物种”+“Bravo永辉超市”的双业态门店在夫子庙商圈茂业天地开业……

大力引进“网红品牌”、借力“粉丝经济”,抢搭新零售业态风起云涌的顺风车,正是秦淮区推动传统商圈迎接新时代、适应新潮流的有力措施之一。“去年,全区新零售业态招商成果喜人。罗森、便利蜂、喜茶等新商业连锁品牌的江苏总部落地秦淮,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新零售品牌落脚南京时,也首选秦淮。”秦淮区商务局副局长雷明说。 

老商家拥抱新业态,商贸业跨界融合方兴未艾 

去年下半年的金洽会上,中央商场集团宣布携手上海罗森,投资1.5亿元在秦淮区设立便利店连锁运营总部,并将在3年内在南京开设300家“中央-罗森便利店”。一个月后,罗森新街口店在中央商场开门见客,迎来大批粉丝排队抢购,在全城掀起了一股“罗森热”。

罗森便利店的大受欢迎,一方面体现了南京市民对于高品质消费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传统商家积极拥抱新零售、转型求变的努力。 

“任何单一的渠道,未来都无法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个性化、场景化购物和娱乐的消费需求。新零售的核心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苏宁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细心的消费者已经发现,苏宁易购在新街口的业态布局早已摆脱电器卖场的单一模式,朝向商品销售、休闲娱乐、酒店服务、体育竞技及消费金融等综合业态发展;中央商场在携手罗森“跨界融合”的同时,推出“云中央”平台,推动实体零售线上线下全面融合重构;南京新百商业4.0版本落地,实施“现代百货+医疗养老”双主业驱动发展战略,体验消费取得实质进展;金鹰集团与7-11连锁便利店达成战略合作,新落成的金鹰三期提供了消费者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的消费体验…… 

不仅如此,秦淮区还积极推动商贸业资本集聚,去年积极支持成立了30亿元规模的新零售产业并购基金,全方位开展新零售布局。 

本报记者 查金忠 

本报通讯员 孙乐 王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20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