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万人常年投身志愿服务
“学雷锋”渐成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李竹子给“小小城墙讲解员”讲解明城砖。图片由本人提供
邓增萍正在给游客讲解。图片由本人提供
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目前南京已有超百万志愿者常年“学雷锋”,学雷锋志愿服务已成为不少南京人的生活方式。记者随机采访了其中几位,倾听他们的故事。
“哨子大爷” 当了5年公交站台“站台长”
人物:胡传明;所在志愿服务组织:万寿社区交通志愿者;主要服务项目:维护交通秩序;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数:5000小时。
74岁的胡传明有个响亮的外号叫“哨子大爷”,住在万寿地区的人都知道,早高峰时段,要想在化纤新村站挤上公交车并不容易。胡传明穿着一身行头:志愿者袖章、红马甲、红帽子,手持红色小旗、脖挂红色哨子,在人头攒动的公交站台扮演起了“站台长”的角色。
“老师傅,您慢点上台阶。”“哎,哎,小伙子,不准插队,站后面去!”“姑娘,包拉链拉上,小心被偷!”原本混乱的站台在他的哨子声、提醒声中变得井然有序。
数九寒天,胡传明乐呵呵地指挥大家有序排队;七月盛夏,胡传明笑盈盈地提醒大家耐心候车,这一站就站了5年。
“竹子老师” 用业余时间影响更多人爱城墙
人物:李竹子;所在志愿服务组织: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协会;主要服务项目:城墙保护宣传、讲解等;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数:300小时。
其实,给参观城墙的游客讲解是李竹子的本职工作,但她在工作之余又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利用休息时间给游客讲解,带领孩子们参观城墙、做城砖、做拓印、做抛石机等。每一个参与城墙活动的孩子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竹子老师”。2017年的文博之夏暑期夏令营活动举行时,李竹子负责安排孩子们每天的用餐及午休,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李竹子的热情细心与温暖。
李竹子说,她在工作中从很多志愿者身上学到了热情,促使自己去多做一点事。如今,不管是工作还是志愿服务,在李竹子看来都是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用自己的专业去影响更多的人去看一看城墙,了解南京的城墙文化,自觉保护城墙。
“白衣天使” 下夜班后直奔博物馆做讲解员
人物:邓增萍;所在志愿服务组织:六朝博物馆;主要服务项目:咨询引导、讲解;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数:828小时。
30岁的邓增萍是南京市中医院的一位护士,对历史很感兴趣,成为六朝博物馆开馆第一批志愿者。
由于工作特殊,邓增萍经常会排到夜班,夜班上完她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睡觉,而是来到博物馆,进行一上午的志愿服务。就这样,她坚持了4年。
邓增萍说,她在讲解过程中,会更多地讲述六朝时期的风俗风貌、故事等,让讲解更有人情味。慢慢地,邓增萍每次讲解的时间越来越长,从一开始一个展厅20分钟到30分钟,再到现在50分钟、1个小时,“感觉要讲的内容越来越多”。
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每月都有固定的沙龙学习课程,邓增萍每年都有一个固定的沙龙课程:急救护理讲座。
本报记者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