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星甸街道王村社区党总支:
113户低收入农户目前已成功脱贫95户
今天(3月7日)上午,春雨初歇,经过雨水冲刷的浦口区星甸街道王村社区路旁树木生机勃勃、青瓦白墙的村屋错落有致,干净的路面四通八达……很难想象,因为地处苏皖交界处,交通不便,这里在2016年还是一个市级经济薄弱村。
“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不但我们的口袋鼓起来了,村里也面貌一新,现在不但路修好了,绿化做好了,村里还新修了好几个健身活动广场。”村民胡彰功告诉记者。
据了解,通过以社区党总支牵头引导、合作社党支部落实推进、党员致富典型模范引领的“三方联动”,目前,王村社区2016年初登记在册的113户低收入农户已成功脱贫95户,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村民平均增收20%,摘掉薄弱村的“帽子”指日可待。
王村社区是典型的农业型社区,长期以来,一直以种植水稻、小麦和经济型作物为主。“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植没有形成规模,村集体经济一直比较薄弱,村民收入也不高。十九大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良全告诉记者,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脱贫致富等问题,社区党总支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研究部署,最终结合社区实际,定下了“党建+项目”的脱贫致富路子。
去年,社区党总支经过精心谋划,牵头统一组织土地流转租赁,以每亩7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流转了千亩良田,发展高效农业项目。“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我们建设了100亩土地的高效农业大棚,主要发展果蔬种植,同时,又建设了一个水产养殖基地,这些都优先提供给低收入户种养,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脱贫。”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雍晋申告诉记者。为了争取外部支持,社区党总支积极协调结对单位浦口区交通集团,规划建设一个占地600亩的农业产业园,包含高科技瓜果、蔬菜种植,以及乡村旅游项目等,目前农业产业园已进入后期实施阶段,预计将带动创业家庭80户,带动岗位就业120人。
在党总支的引领与带动下,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王村村民一直有种植莲藕、芡实和梨的传统。原先,“芋山脆梨”的种植规模只有260亩,且基本为散户种植,种植户各自为战,经济效益并不高。随着芋山脆梨合作社党支部的成立,“党组织的力量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合作社的社员已有近50户,芋山脆梨种植规模一下子扩大到了600亩。”党员种植大户、芋山脆梨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赵学虎告诉记者。
“梨子的产量上来了,但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赵学虎说,好在去年市里开发的“公益扶贫”APP开通上线,村里好几十户农户尝试进驻,开起农副产品“网店”,把村里的芋山脆梨、手工挂面、芡实推向网络,没想到,这些农家货上线不到一个星期,好多党员干部都来“捧场”,我们的产品线上交易量、交易额都不错,“有了APP,网上自动来订单,我们只管照单发货就行了,太方便了!”
今年,除了继续与“公益扶贫”APP合作外,芋山脆梨合作社党支部又与苏宁易购接上了头,力争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考虑到梨子属于生鲜水果,社区今年还将帮助我们建设冷库,确保一年四季都可以销售。”赵学虎说。
在项目化运作增加“造血”功能的同时,社区党总支走村入户,全面摸底,为每一户低收入户定制个性脱贫菜单。张良全告诉记者,经过摸排,社区对于113户低收入户中完全无劳动能力的57户,实行救助托底。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员,社区精准定制了公益性岗位,目前已为34名低收入户提供了工作岗位,人均每年可增收5000元。对于有创业意向的低收入人群,社区不但提供技术指导,还进行资金扶持。
谈到今后的工作,张良全说,“我们有信心在今年实现脱贫强村,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带领全体乡亲过上更好的日子。”
本报记者 朱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