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付出的英勇牺牲与不懈努力,这些无法磨灭的红色基因,成为城市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不断创新手段将红色文化资源提炼好、展示好、传承好,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全国巡演百余场观众超12万
话剧《雨花台》掀起“红色旋风”
去年,由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组织创作,南京市话剧团制作演出的大型原创史诗话剧《雨花台》,获得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16年4月6日,话剧《雨花台》正式启动全国高校巡演。一年多来,学子们眼含泪水、鼓掌致敬的场景,在各地高校屡屡上演。首演至今,该剧已演出超过110场,观众达12万余人次,雨花英烈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感动了无数学子。
近年来,我市全面梳理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创造性地传承和传播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话剧《雨花台》全国高校巡演开启后,雨花台的知晓度进一步提升,很多单位和个人慕名而来参观学习,仅有组织来参观的就有100万人次,雨花台烈士陵园接待批次和参观人数同比增长三成。一些巡演所至的单位和高校还主动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对接挂牌教育基地。
创建雨花台红色文艺创作基地
用传世文艺作品传承红色基因
对于南京的文艺工作者来说,记录好、传承好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和红色记忆,写出有筋骨、有温度、有神采的作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艺家加入到红色文艺题材的创作队伍,留下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佳作。目前,以雨花英烈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已完成和正在创作规划的共计30部。已完成的15部作品中,话剧《雨花台》、《信仰之歌——雨花颂系列歌曲》、长篇小说《苍茫大地》等获得中宣部、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2016年7月,六集文献纪录片《致未来书》在央视科教频道开播。该片收集整理了大量雨花台烈士所留的遗书、信件和文物,摄制组还远赴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格林图书馆查找到黄励、朱克靖、邓中夏、施?等烈士的珍贵资料,为观众讲述烈士们生前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观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今年1月,我市创建全国文艺工作者“雨花台红色文艺创作基地”工作正式启动。该基地集创作策划、资源支持、评论研讨、展演展示、交流传播等功能于一体,未来3年每年组织近100位全国知名文艺家走进雨花台,开展研讨、创作和展演活动,每年推出2—3部优秀文艺作品,力争1—2部作品具有全国影响,向党的百年诞辰献礼。
根据创建计划,经过5—10年的努力,该基地将创作推出几部具有经典意义和传世价值的文艺作品,最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红色文化建设著名品牌。
雨花台、梅园新村两馆更新展陈
将红色文化提炼好展示好传承好
近年来,我市以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场馆为主阵地,通过更新展陈内容、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开发文创产品等形式,将红色文化资源提炼好、展示好、传承好,让人们在这座英雄之城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
何宝珍烈士在狱中用竹筷磨制成缝衣针,替狱友缝补受刑后破烂的衣服;郭纲琳烈士在狱中拒签悔过书,将铜板磨成铜心刻下“永是勇士”……今年1月5日,历时9个多月改陈布展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全新亮相的“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通过179位雨花英烈群像,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
1月8日,历时4年筹备、3个半月的紧张施工,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展陈提升改造工程顺利竣工,由中宣部审定的全新基本陈列《梅园风范——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正式向市民开放。周恩来、廖承志等中共代表团成员的户口卡,代表团与延安通讯所用的自制机要电台等300多件珍贵文物、文献档案和历史影像照片,带领观众回望70年前那段纵横捭阖的国共谈判历史。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