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丝”吊起港珠澳大桥
粗细只有头发丝的1/10,做成缆绳强于钢索
港珠澳大桥吊绳材料。本报记者邹伟摄
本报讯(记者 邹伟 通讯员 叶迎春 陈斌) 最近热映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的开头,有一段港珠澳大桥吊装合龙的镜头非常壮观,令人印象深刻。但很多人不知道,用于吊装港珠澳大桥的高性能吊绳,是中国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耗时10多年才研发成功的。
昨天上午,记者在南京化工研究院的展厅内看到,用于制作这种吊绳的原材料就放置在展厅的中部,一卷一卷的,像钓鱼线一样,专业的全称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世界三大高新材料之一,以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以及民用领域。”南京化工研究院负责研发该材料的高级工程师孔凡敏介绍,由于国外技术的封锁,国内之前始终无法实现该材料干法纺丝的产业化。荷兰、美国的相关公司一直垄断着该材料的国际市场,每年只限量向中国出口,每吨售价高达四五十万元。
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经理、研究员李海涛介绍,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封锁,2001年,在中石化总部的牵头下,该院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开始对该技术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历经成千上万次的小试研究工作之后,终于实现了该技术的突破,并于2003年建成国内首条扩试装置试验线。此后又历经3年左右的中试研究,初步具备了产业化放大条件。2006年,根据中石化的要求,该技术转让给仪征化纤进行工业化装置建设。2008年底,装置建成后,一次性试车成功,产品性能指标稳定,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该技术国产化的实施,直接导致国外纤维制品在国内大幅度降价,并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协会纺织之星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该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围绕该成套技术共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
“这种丝非常细,大概只有头发丝的1/10粗,但做成缆绳后比钢索强度还高,而且非常柔软,防弹衣、防切割手套、降落伞、海洋缆绳等很多产品都用它,现在市场供不应求。”孔凡敏说,前几天他也专门去电影院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电影,看后心情非常激动,“就像小时候老师曾经说过的话一样,我们国家是一部不停运转的大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零件,只有大家共同协作努力,我们的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富强,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