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名民警警辅长期帮他攒空饮料瓶,有的甚至帮他从路上捡、从家里带
一个交警中队和一名拾荒老人的故事
3月29日中午,当刚结束上午执勤任务的交警何振新打开他的警摩后备箱时,记者看到,里面除了警用设备外,还有两个空饮料瓶。
就在这辆警摩旁,停着一辆标有“交通巡逻”的电动自行车,车龙头下的储物格里,记者也看到了一个空饮料瓶。
“现在我们中队8名民警和18名警辅已养成习惯,只要喝完饮料,都会把瓶子带回中队,留给朱师傅。”何振新笑着说。
何振新,交警一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他口中的朱师傅,则是一名生活在珠江路附近的拾荒老人。
拎着米和油,几名民警出现在拾荒老人“家里”
3月29日中午,记者来到珠江路上一条叫花红园的小巷,交警一大队二中队就在这里。记者赶到时,何振新正带着3名同事拎着米和油往小巷深处走去。
“月底了,趁中午有空,去看看朱师傅。”何振新解释道。
朱师傅全名朱怀停,安徽蚌埠人,65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以前他在老家靠务农维生,八九年前,因腰不好,不能再干农活,这才到南京拾荒讨生活。
记者跟着交警们穿梭在花红园社区一排排居民楼中,一直走到小区最里面,大家在四五间铁皮棚前停了下来。在老小区里,这样的铁皮棚并不少见,居民多用来停放非机动车。
何振新敲了敲最前面一扇铁皮棚,很快,门开了,一名皮肤黝黑、身材佝偻的老汉探出头来,见这么多人站在房门口,他咧开嘴笑着说:“来之前怎么也不打声招呼,屋里太乱了。”
“没事,没事,我们来给你送点吃的。”警辅罗晶熟稔地侧身走进屋里,将米和油递给老汉。
“你们这些警察娃娃对我真好啊,这些年来总是想着我。”老汉再次腼腆地笑了,沟渠般的皱纹在脸上舒展开来。
记者探头望去,这间棚子仅约2平方米,没有窗户,黑黢黢的,里面除了一张单人床,没有任何家具,剩下的空间只够一人站立,唯一的电器是一台老旧的电风扇。
家里有了空饮料瓶,民警警辅们也要带给拾荒老人
何振新认识朱怀停也是凑巧。
交警一大队二中队所在位置以前是交警社区服务超市,后来超市换了地方,房子留给了负责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的交警一大队二中队。两年前的一天,何振新从2楼房间里往窗外望,楼下雄狮国际停车场内,一个弯腰驼背的身影正艰难地将一袋袋垃圾拖到垃圾临时存放点,并仔细挑出里面的易拉罐、饮料瓶和硬纸板。可能因为垃圾太重了,每拖几步,身影都会停下来喘几口气。
何振新手边正好有两个空饮料瓶,他走下楼,将饮料瓶递给这名老汉。闲聊中,他得知老汉是雄狮国际大厦的垃圾清运工,每天要清拖大厦1—10楼的垃圾,上、下午各拖一趟,其余空闲时间则在附近捡拾垃圾。因长期劳累,他的腰已直不起来。
回到中队后,何振新开始收集起饮料瓶,中队年轻人多,爱喝饮料,他特意叮嘱同事们别把饮料瓶扔了。大家得知朱怀停的情况后,纷纷主动将喝完的瓶子和易拉罐带回中队。
二中队共有8名民警和18名警辅。警辅顾凯今年20岁,在中队中年纪最小,他平时喜欢喝饮料,每次执勤完回到中队时都会带上两三个塑料瓶,连双休日在家喝的饮料瓶都会留下来。
48岁的梁晓东不怎么爱喝饮料,为了帮助朱怀停,他特意叮嘱孩子和家人一定要把喝完的饮料瓶带回家,再由他带回中队。
中队长钱臣不仅积攒自己喝的饮料瓶,平时在路上执勤时,若发现地上有空饮料瓶,他还会捡起来放到警摩后备箱里。
中队里有个很大的黑色垃圾袋专门盛放给朱怀停的饮料瓶和易拉罐,由于众人努力,几乎两三天就能装满一袋。
拾荒老人的自尊:去拿饮料瓶时坚持帮交警打扫卫生
大家没想到的是,朱怀停每次来拿饮料瓶时,都会坚持帮他们打扫屋子、清理掉所有垃圾。
“朱师傅是个自尊的人,我们帮助他,他也在尽自己所能帮助我们,这让全中队民警和警辅都很感动。”钱臣说。
近年来,空饮料瓶越来越不值钱,朱怀停靠卖废品的收益也越来越少,他干活时间也越来越长,有时天黑了还在路边扒着垃圾箱寻找可回收的废品。
二中队民警和警辅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此后,大家做法又有了一些变化:钱臣去超市为家里买米油等生活用品时,会专门多买一份送到朱师傅家;警辅李东凌不仅每天都带回空饮料瓶,还常常多带一瓶饮料给朱师傅“尝尝”;有时中队聚餐,会特意多点一两个菜打包,让朱师傅改善伙食……
就这样,大家默默把这位拾荒老汉放在了心上,总想着有没有可以帮助他的地方。
“朱师傅看到我们时都会热情打招呼,时间处久了,他就像我们共同的亲人和长辈,大家也是能帮一把是一把。”何振新说。
本报通讯员 桂子振 本报记者 王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