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到来后,周莹(左二)和侯重庆(右一)继续协助抢救老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老人街头晕倒,呼吸骤停,情况危急,一名路人立刻跪倒为他进行心肺复苏;两名医生原本在路过的出租车上,见此半路下车,冲上来加入抢救;医生们体力有些不支时,又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站了出来……
近日,玄武区珠江路,一名老人突然晕倒在地失去意识,路过的4名市民接连挺身而出,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对晕倒休克的老人进行不间断的心肺复苏抢救。这感人一幕被拍下,很快在网络上引发网友称赞。昨天,记者采访了参与救人的玄武医院麻醉科主任周莹。
“我有两个问题,病人怎么样了?在我之前给老人按压的一位女同志找到了吗?她跪在地上,特别感人……”一见记者,55岁的周莹有些着急地抛出了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问题。
周莹回忆,事发在4月9日下午1点多,他当时跟医院疼痛门诊的外聘专家、79岁的侯重庆教授乘出租车经过,发现前方路边围着不少人,又听到围观者议论“有人晕倒了”,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随即下车。
“当时已经有人在帮老人做心脏按压,那是一位穿着红色外套的女同志,看上去大概40岁,她跪在地上,十分费力地用力按着,很感人。手法看起来比较专业,如果不是医生,那应该接受过培训,能在这么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非常值得尊重。”周莹还说,自己是麻醉医生,工作30年间参与处理了大量急救,而侯重庆教授经验更丰富,他们立即上前加入抢救。周莹轻轻抬起患者的头部,帮助他打开气道防止窒息,侯重庆则把手上刚从医院开出来的药一丢,迅速检查病人身体。
从现场检查结果看,晕倒休克的老人已经没有呼吸,颈部动脉脉搏也消失了,但最开始救人的红衣女子依然跪在地上,帮助老人进行心肺复苏。
“我来吧。”见女子体力有些不支,周莹接过了复苏按压。心肺复苏要将胸腔按下去两厘米左右,强度非常大,即便是在医院急救室里,也是需要多名医生共同完成。周莹按照每30次按压间隔8次辅助呼吸的方式,与侯重庆接力进行抢救。
“心肺复苏按压必须有一定的力度和频率,确实是个体力活。不知道按了多少下,我们也累了,最后就是坐在地上继续抢救。”周莹说,就在他感到手部力量越来越不足时,耳边响起同样一句话:“我来吧。”
抬头一看,是一名年轻的小伙子,这名小伙跪在老人身边,在周莹的指挥下继续完成着接力救援。“看见有人接上来,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只要心肺复苏不停,对病人可能更有利。”周莹说。
街头,对老人的接力抢救仍在继续,一刻未停。没多久,一辆救护车赶来,工作人员奔下车准备给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时,一直守护着病人的侯重庆一把接过器械说:“我来。”他仔细为病人完成插管,帮助将病人抬上救护车,反复跟救护车工作人员确认是否需要跟着在路上抢救,得到否定答案后才离开。
记者多方了解,未能得知老人后续救治的情况。老人的安危仍在救助者的牵挂中。
本报记者 张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