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江苏昨日11场马拉松开跑 这项运动为何越来越火爆?

昨天,全国至少开跑42场马拉松!

其中江苏就有11场,这项运动为何在国内越来越火爆?

昨天什么运动项目在国内最火?答案无疑是马拉松。据不完全统计,昨天全国各地至少有42场马拉松比赛“鸣枪”起跑,全国超26万人一起奔跑,这个数字也刷新了国内一天之内举办马拉松数量的纪录。从北京到广东、从四川到上海,社交媒体纷纷被跑友“刷屏”,如果朋友圈里没人晒马拉松的照片,恐怕还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在江苏地区,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昨天就有11场“马拉松”比赛在跑,这个数字在全国排名第一。马拉松这项运动为何如此火爆?对个人而言,坚持这项运动的意义在哪?对主办方和政府而言,这项运动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收益?一起来看本报的调查。

疯狂的马拉松

一天赛事赶上过去一年,“跑友”够用吗?

中国跑步发展了近十年,从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的萌芽启动,到2013年赛事突破两位数,到2016年突破3位数,到现在每年上千场比赛,背后是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体育赛事产业疯长的印记。

数据显示,2011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只有22场,2014年为51场,此后几乎是突然出现井喷式增长,2015年猛增到134场,2016年更是达到了328场,参赛人次近280万,较2015年增加130万。

最近两年,马拉松热依然在延续,昨天至少42场马拉松的这个数字,甚至快抵得上2014年全年马拉松赛事总和。也许不少人会问,为何如此多的马拉松赛事会扎堆在同一天?

周晨是南京一位资深跑友,对于昨天全国马拉松的井喷现象,周晨认为很正常,“不光是4月15日一天,4月2日、4月21日均有不少场马拉松比赛在全国同时进行”。

在周晨看来,马拉松最适合的温度是16℃,而适合这种温度的季节集中在上半年的三、四月份和下半年的九、十月份,“江浙沪地区在三四月份的气候条件比较好,因此举办的数量也会较全国其他地区多”。

政府的算盘

在南京各区中最早办马拉松的溧水:

一直在贴钱办,但不能仅仅“算小账”

溧水区是南京各个区中第一个举办马拉松赛事的。从2015年首届的5000人,到今年3月的“2018南京溧水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的12000人。回顾办赛历程,溧水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仅从赛事本身“算小账”,政府还在贴钱;但4年坚持下来,一场马拉松对溧水城乡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提升,已经见到了效果。

“你能想象吗?在马拉松赛事来到溧水前,无想山连一个公共厕所都不容易找。”溧水区城建集团副总经理戴智胜告诉记者,从2015年首届“溧马”举办建了第一个旅游服务中心以来到现在,无想山的旅游服务设施每年都在提升,同时沿线也打造了十里梅岭、百种花草、千亩竹海、万亩果茶园等多重景致。

“可以说,马拉松赛事的到来是在倒逼我们做好景区的基础设施。”戴智胜说,这些设施的提升,带给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利好,是持续不断的。

“第一年时影响力一般,光看赛事本身,政府贴了约200万,到今年3月,我们已经连续办了4年,今年初步估算还要贴100万元左右。”溧水区体育局副局长芮芳林告诉记者,但举办大型赛事,最终受益的是本地人。作为溧马的一大特色,参赛选手可以免费享用溧水特色的奶油草莓,将这些本地招牌产品巧妙“植入”赛事中,推广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享受“马拉松经济”利好的,还有旅游业。溧水区旅游局市场促进科科长郭小清告诉记者,今年第一季度,溧水区实现旅游收入37.96亿,同比增长了16.8%。除了无想山,溧水的草莓、傅家边景区、民宿农家乐的人气,都在随着跑友们的脚步,人气不断提升。“虽然我们没有统计这些大型活动分别给GDP带来了多少数字的增长,但这两年,溧水区每年净流入的、落户的高素质人口都保持在2万人左右。”

芮芳林告诉记者,目前溧水马拉松分为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两个项目,2019年还计划增加全程马拉松,进一步扩大赛事规模。

跑友的想法

其实赛事不算多,美国一年几万场

记者联系上南京一位跑马多年的资深跑友,请他谈谈这几年在国内参加马拉松的感受。这位叫“踏雪”的跑友跟记者通话时,还在跑完武汉马拉松回宁的动车上,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他所坐的动车上有很多前来参加马拉松的跑友,俨然是一辆“马拉松专列”。

“踏雪”参加马拉松已经有四年了,目前仅全程马拉松已经完赛20场。从最初的跑步菜鸟,到马拉松爱好者,四年中感受到了国内马拉松发展的巨大变化。说起这个,“踏雪”显得很兴奋。他告诉记者,他2014年刚开始参加马拉松时,身边跑马的人是凤毛鳞角。那时相关信息很少,报名不仅难,而且也很不方便。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内那么多马拉松几乎都建了自己的报名网站和APP,手机上就能轻松搞定。

让“踏雪”更感慨的,是中国人的马拉松文化也快速发展起来了。记得前几年,每一次马拉松赛事结束后,媒体总是呼吁大家在跑马时不要乱扔垃圾,不要冲撞他人,不要替跑,现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踏雪”认为,其实现在中国的马拉松并不能算多,我们2017年可统计的800人以上规模的各类路跑赛事加起来也就1102场,而类似的赛事,美国2015年是48594场。2017年,美国仅全马赛事就达到了1100场。“踏雪”对中国的马拉松发展充满信心,他觉得,按照中国马拉松现在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不远的将来,国内马拉松一定会追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到时候,大家也许就不用再为参加一场高水平马拉松赛事而四处托人,为能不能中签而忧心。还有就是,国内选手的马拉松成绩也会越来越高!像昨天的武汉马拉松,国内选手李子成获得季军,打破前两届武汉马拉松被外籍特邀选手垄断的局面,像这样的情况以后也会越来越多。

追问

爆发式的马拉松

如何保持长久生命力

10年的时间,马拉松在中国的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但频频发生的乱象也随之而来。“套跑替跑”、“赛事良莠不齐”、“奖金拖欠”等情况时有发生,乱象的背后,显现的是一些劣质、同质化的赛事已经开始陷入少有人问津的窘境。

另一方面,随着赛事爆发式的增长,资本对于市场的抢夺也愈演愈烈。2015年上半年,中国最大的体育赛事运营商之一,智美集团的赛事运营收入过亿,据称,马拉松赛事正是其重要利润来源。

不过,并非所有运营商都能和智美集团一样赚到钱。一位业内人士就曾指出,目前行业内存在一味求大、服务缺失、本末倒置的现象,虽然个别运营方毛利很高,但大多数运营商并不赚钱,甚至亏损。

从国外的运营经验来看,马拉松赛事的收入主要来自版权费、赞助费、报名费和周边产品销售等几部分。但在中国,赛事版权归地方政府所有,电视转播赛事还往往需要运营方倒贴钱。因此也有学者指出,现在的马拉松市场其实有些“虚火”:不仅是赛事爱好者们在跟风,一些组织者也在跟风。

马拉松赛事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体育产业中一块各方争抢的大蛋糕。作为一项需要动用各方社会资源的系统工程,一场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举办,对城市交通、安保、环卫等基础配套,后勤、医护、志愿者的服务、保障功能,组织方赛程、赛道的规划安排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一场场高大上的赛事背后,只有进一步普及和推广马拉松运动的内涵,让科学、健康的跑步真正成为全民运动,城市马拉松才能真正具备长久的生命力。

提醒

马拉松不是人人都适合

跑友们要做好这三点

专家表示,马拉松毕竟是一项专业的体育运动,不是儿戏。跑友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全国知名的运动体能康复专家陈方灿博士就忠告各位跑友,参赛要理性。陈方灿认为,马拉松不是一个所有人都能参加的运动,建议各位跑友一定要在跑步的过程中,做到三点:“第一,要有正确的跑步技术,在跑步时要有好的教练,有经验的跑友帮助能把跑步的技术掌握好。第二,要逐步地进行跑步训练,运动量逐渐增加,同时要特别注意运动后的恢复,这种恢复有营养,有睡眠,有治疗。第三,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装备,除了跑鞋还需要对踝、膝、髋关节进行保护。”

对于跑友而言,这几年对于马拉松比赛的观点也在改变,不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记者身边不少跑友,他们把跑马拉松当做一次放松,成绩并不是唯一看中的因素,重要的是享受过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