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世明接受采访。本报记者 吕宁丰摄
3年前从大学毕业后毅然报名当兵,1年后经过部队历练成为一名称职的“高原兵”,西藏军区某汽车团士兵李程世明说,当一名天路上的汽车兵很自豪,未来打算留在部队服役,继续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李程世明所在部队是驻守雪域高原的西藏军区某汽车团,4月16日上午,记者从南京出发抵达贡嘎机场已是下午3时。从机场到拉萨市区,有近50公里距离,连绵起伏的高山雪山交错,呈现出一幅蓝天、白云、河流、藏房、田园构成的多姿多彩山水画卷。记者坐在车里,身体却翻江倒海、胸闷气喘,初步领教了高原反应的厉害。
入住旅店后稍事休息,采访组一行启程向位于拉萨河畔的汽车团进发。抵达部队已是下午4点多,因为当地要到晚上8点多天才黑,所以此时正是士兵们进行军事训练的时候。见到李程世明时,他刚刚参加完3公里拉练跑,脸不红,气不喘,仿佛在平原上锻炼完身体一样。记者好奇地问他,不怕高原反应吗?他回答说,刚来时跑100米都上气不接下气,心脏都快要从胸口跳出来,现在天天进行这样高强度的训练,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
李程世明家住雨花台区铁心桥,从小便崇拜军人,向往军营生活。父母很开明,支持儿子决定。2015年他从辽宁锦州渤海大学毕业后,2017年9月报名当兵。当时他有东部战区特战部队、上海和北京的武警部队以及驻藏部队几个志愿可以选择,他毅然选择了条件最艰苦的驻藏部队,用他话说:“只想证明自己,挑战自我。”
参观汽车团部军史馆,里面的一幅幅照片,一个个场景,诉说着部队的历史。汽车团诞生于抗战时期,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新中国成立后,部队进入西藏。进藏官兵在自然条件恶劣情况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完全靠铁锤、钢钎进行作业,修筑成了覆盖全自治区的川藏、滇藏、青藏等公路,被誉为“天路”。一条条天路通到哪里,汽车团就要把后勤补给延伸到哪里,筑成一条海拔封不住,大雪堵不住,炮火挡不住的“钢铁运输线”,被誉为一条后勤保障的“生命线”,为驻守边防部队送去“粮草”弹药。汽车团驻守高原以来,累计行车8亿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有300多名官兵永远长眠在高原,用青春和热血在雪域高原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4月18日,抵达拉萨第3天,记者跟随汽车团出车向训练场进发,实地体验高原汽车兵生活。训练场距离拉萨市区有80多公里,其间要穿越海拔四五千米雪山峻岭。几十辆重型军车排成长龙,从市区出发行驶1个小时到达训练场。这里海拔4000多米,场地条件完全模似边防部队野战道路,高低起伏,颠簸异常。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李程世明神情自如,谈吐自然。记者却胸闷难受,晕头转向,见记者脸色苍白,驾驶员赶紧停车让记者休息。
采访中得知,按照汽车团培训模式,新兵经过一年训练,第二年才能下基层。汽车团功勋部队是五连二班,该班曾在边防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高原钢铁运输班”荣誉称号。汽车团二营副指导员钟敏说:“能进二班的战士都是尖子,李程世明作为一名大学生新兵,入伍以来见多识广、眼界宽,接受能力强,悟性高,许多东西一学就会,很快上手,准备把他放在‘钢二班’进行重点培养。”
在“钢二班”战士宿舍墙上,挂着一副军旅书法家到部队慰问时写下的对联:“冰峰雪岭锤炼钢铁意志,风口浪尖铸造赤胆忠心。”李程世明说,他入伍前已经拥有小车驾照,下一步想考军车驾驶,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高原汽车兵。
本报记者 吕宁丰 本报通讯员 仓晓 车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