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地铁信号设备维修员杨华:望闻问切把脉地铁“神经中枢”

市劳模杨华正在检查信号设备。本报记者 许琴摄

昨天一早,市劳模、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维修员杨华一上班,就接到地铁马群基地的电话,基地道岔信号不稳定,需要维修,杨华换上工作服,立即赶至马群基地。这些年,在阴暗潮湿的隧道里,在寒风凛冽的高架站上,在风雨交加的凌晨……经常能看到杨华的身影。

地铁列车没有方向盘,是怎么实现拐弯和掉头的?杨华告诉记者,这都是靠道岔设备转换,行进过程也需要信号系统给信号机发出指令。如果这些设备出现故障,地铁运行就会遇到麻烦。道岔、信号机、轨道线路等信号设备相当于地铁的“神经中枢”,而他们就相当于地铁的“神经科医生”,养护和维修这些信号设备。

赶到马群基地后,杨华来到其中一个轨道边的道岔设备旁边。他用起子打开道岔设备箱,呈现在眼前的是密密麻麻的线路,大大小小的机械部件,杨华观察一会,戴着手套摸摸这,探探那,不一会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其中一个螺丝松了。“这个工作干得久了,就像中医看病一样,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看病,我们也要看、也要听、也要摸,经验多了,就容易找到毛病的根源。”杨华告诉记者。

前年一个下着小雪的夜里,地铁迈皋桥站的一个道岔设备出现故障。杨华的同事告诉记者,当时大家从机柜电子板件中密密麻麻的接口开始,排查至室外大大小小很多个机械部件,逐一分析,始终没有查出问题。但最终还是杨华断定,其中一个机械接口有问题,打开接口一看,果然有一个微小的异物卡在当中,大家不得不佩服。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们的维修很多都是夜里,地铁停运之后。”杨华告诉记者,地铁信号设备除了在基地、车站,还有大量的在地铁隧道里。所以,他们经常上夜班,戴着安全帽、背着工具包、打着手电筒,在隧道里穿梭,检查维护一个个信号设备,一走就是好几公里。

除了日常检修,杨华在公司还是一个创新能手。据了解,长江流域的城市地铁隧道在汛期经常容易出现积水。“很多信号设备都在地铁隧道里,一旦积水,设备被淹也很麻烦。”杨华告诉记者,过去遇到积水,只能等地铁停运后,夜里人工舀水,速度很慢,大家也非常辛苦。后来杨华根据地铁隧道的地形,自己设计了一套排水设备,既省力又提高了效率。

长期的一线实践为杨华带来了宝贵经验和创新源泉。2014年,运营公司建立了以杨华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他开始带着团队成员开展技术攻关。工作室成立以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比如,他们团队开发的轨道电路继电器板测试平台,弥补国内自主维修技术上的短板,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他们的创新成果还获得了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本报记者  许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20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