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江宁盘活“沉睡”土地,一篇妙文才破题

江宁3年盘活1万亩低效产业用地

盘活“沉睡”土地,一篇妙文才破题

记者观察

一边是严控新增用地规模的刚性要求,新经济、新业态的优质企业面临“用地荒”;一边却是部分企业占用闲置低效土地,长期缴纳低税收甚至零税收。在土地资源精准配置、精细使用、集约利用要求下,如何盘活“沉睡”的土地,成为地方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记者近日采访获悉,江宁区近3年来采取嫁接开发、回收转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措施,截至今年底将有效盘活约1万亩低效产业用地,为低效用地再开发作出了有益探索。

产业请进来,土地增效能

在江宁滨江开发区晶能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基地,工地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最快今年4月,第一台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物流车就将与市民见面。从引进项目、立项、规划、建设到投产,晶能新能源项目仅用时9个月,而从工地动工到产品下线,建设方只用了约6个月。

创造速度“奇迹”,得益于江宁行政效能大幅提速,也得益于低效用地的二次开发。记者获悉,晶能新能源项目所用300亩土地原属破产企业嘉捷特种车辆制造工厂,嘉捷建设厂房后一直闲置,300亩土地、厂房都成了“沉睡”的资源。在开发区牵线下,晶能先期收购了嘉捷公司,一期项目为原厂原址改建,因此只用6个月即可建设投产。

除了项目嫁接外,江宁还积极引导有能力的企业自主投入,对低效用地进行二次开发。例如,胜太路上的金长城拆除了此前的建材市场和酒店,正在新建1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对没有能力二次开发的企业,该区积极引导园区、街道收回低效用地,再通过招拍挂程序进入供地市场。 

“2016年2467亩、2017年3676亩,今年保守估计3000亩……”江宁区国土资源局低效用地再利用办公室主任王平昨天告诉记者,近年来,江宁区采取多种举措,有效盘活一批低效产业用地,不仅为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腾挪出了空间,更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通了路径。

低效用地开发空间巨大

无论从外部要求还是内生需求,低效用地再利用都必须加快推进。王平告诉记者,根据南京市下达江宁区建设用地总规模刚性控制指标测算,江宁至2020年平均每年新增用地规模约0.56万亩,远低于“十二五”时期每年1.1万亩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难以支撑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一边是“用地荒”,一边则是大量闲置低效用地。江宁区对产业用地调查显示,各街道均有1—2家工业集中区,总占地面积约2.89万亩,入驻企业1458家,亩均产值和税收贡献总体较低。考虑到中小工业集中区用地相对集中,其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达2.75万亩,盘活潜力巨大。 

为了掌握全区产业用地基本情况,江宁区国土部门搭建了产业用地地理信息系统,目前正在补充完善企业数量、土地、税收、环保等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国土部门还以亩均税收论英雄,将用地企业划分为ABCDX五个等级。国土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针对分级结果,对不同等级企业给予差别化待遇,充分调动低等次企业主动转型积极性,以实现低效土地的精准配置、精细使用和集约利用。

一篇妙文才破题

江宁区低效用地二次开发的创新探索,赢得了国务院办公厅点赞。在去年的通报中,江宁因“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较好”,被国务院奖励用地计划指标1000亩。 

盘活“沉睡”的土地,一篇妙文才刚刚破题。随着低效用地再利用深入推进,其难度日趋加大。江宁区有关人士介绍,低效用地再开发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两个缺乏”:一是缺乏倒逼机制。“浙江等地通过增收50%—200%水电气费和土地使用税,倒逼低效企业退出市场的做法值得借鉴。但由于目前江宁权限不足,难以通过价格杠杆形成倒逼机制;二是缺乏统一规划。由于历史原因,江宁中小工业集中区没有统一规划,部分低效用地城市规划尚未覆盖,涉及面积7586亩,导致低效用地再开发大多数呈点状散开,难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为了推动低效用地再利用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目前江宁已恳请市委、市政府支持,一方面支持编制江宁中小工业集中区统一规划,有效解决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匹配问题;此外,该区还建议市里进一步支持江宁探索产业项目水电气、土地使用税等定价办法,制定差别化政策,提高低效用地使用权人的持有成本,从而倒逼低效用地二次开发。 

“我们将继续创新探索,在社会资本参与、低效用地收回等方面探索一条可复制的实现路径。”该区国土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周爱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84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