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一场有150多名农民参加的茶叶园艺工培训班,在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开班,这是星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策划的职业农民培训活动。台上,合作社理事长张宴志领衔的讲师团队讲解茶叶生产的专业知识;台下,参训的农民听得聚精会神,还认真记着笔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央、省委精神,浦口区承担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首批试点。位于南京最西端的星甸街道聚焦“办实事”“解难事”“讲故事”三件“事”,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初步构建全街发动、全员行动、全民互动的良好生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乡村振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星甸样本”。
群众“开单子”,精准服务办实事
22日一大早,78岁的居民余顺清和往常一样,来到浦口区星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24小时图书馆,他从书架上选了一本《家风微阅读》,安静地看了一个多小时。老人想把书借回家,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胡佳佳立即帮他在自助终端上完成了借阅。余顺清竖起大拇指说,“以前看书都是自己买,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为了搞活动、图个场面热闹,而要切实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今年3月,星甸街道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全方位梳理辖区居民的生活需求。经过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共梳理出10大类服务项目、42项服务需求,都是居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关键小事”。
需求“浮出水面”,服务“下沉一线”。星甸将居民需求逐项分解到“星言新语”“星星点灯”“星光灿烂”“星火相传”“星移斗转”五大平台,组建94个志愿服务团队,对接168个服务项目。围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五个类别,统筹使用,协同运行,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乡村学子课后无人看管、无人辅导,高庙村整合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开设“四点半”课堂,为中小学生提供学业辅导,这一模式被迅速复制。星兴社区服务困难、孤寡、残疾老人,打造“日间照料中心”,不仅为老人排忧解难,这里更成为街坊四邻的“评事街”。解决居民看病远的难题,石桥社区定期邀请省人民医院、浦口区中医院等单位的专家现场诊疗,开设讲坛讲座,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服务精准才有“吸引力”,服务有效才具“黏合性”。星甸街道聚焦基层所思所想所盼,从党委政府“派单”转为群众“点单”,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百米,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实惠,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干部“撸袖子”,聚合队伍解难事
“穿上红马甲,村干部话好讲了,事好办了!”20日,高庙村党总支书记狄广东扛起扫帚,和志愿者们一起清扫村内道路,这样的活动,他一周至少参加三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启动8个月来,狄广东最大的感触是“拉近了和老百姓的距离”。
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要求,乡村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既挂帅、又出征”,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星甸街道镇村干部身先士卒, “给我上”变成“跟我来”,基层党员迅速响应,志愿力量被广泛发动。解决了“谁来干”的问题,一批乡村治理中的难事迎刃而解。
星甸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文,在文明实践站还有另一个身份——省“三八红旗手”文心工作室志愿服务分队的队长。通过链接资源,她承接了经过茶艺师培训、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她圆梦”关爱单亲母亲等志愿服务项目。星甸街道200多位志愿者的介绍中,只有她的服务时间是“根据需求”。黄文说,“为百姓解忧、解困、解渴,必须时刻处于‘开机’状态。”
干部作表率,激活了党员群众的智慧力量。上周,高庙村有位97岁的老奶奶过世,“文明新风尚理事会”成员滕衍富和狄昌金,穿着红马甲登门拜访,劝告老人子女不要大操大办。两位老爷子加起来140多岁,都是各自家族有威望的长辈,他们的话比村书记都管用。老奶奶的外村亲戚更是羡慕不已,“移风易俗,就得靠这样的‘老法师’。”
农村“三清一改”阻力不小,双山村实践所“贤议厅”召集村“五老”人员共同研究,预前研判,入门入户做思想工作,等到环境整治开展时,已经提前“啃下了硬骨头”。得益于文明实践将工作前置,星甸街道在全区“三清一改”中提前基本完成环境整治任务。
融入乡村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由虚转实,在田间地头发挥的作用更加卓有成效。黄文感叹:“以志愿者身份扑下身子走进群众,政府的工作方式在转变,工作效率在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在攀升。”
名嘴“亮嗓子”,融通资源讲好故事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选择。讲好新时代文明故事,需要一批草根名嘴用“乡音”阐释“强音”。
星甸五大平台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服务活动同时,注重在活动中传好党中央的声音。“星言新语”理论宣讲平台上,一批“百姓名嘴”登上讲台,他们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语,围绕党的理论、实用法规、百姓热点等民味选题,在讲明党的惠民政策中引导守正,在讲解地域民风习俗中培育文明,在讲述群众身边故事中明辨事理。
星兴社区老党员颜炳翠是社区“学习强国”的积分冠军,9月,她登上讲台,与40多名党员分享学习经验,号召大家不断完善自我,找对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高庙村滕姓人口最多,8月,滕衍富作为家族代表,在文明实践站细说滕氏“仁、忠、廉、孝、义、礼、信、善”的八字家训,台下村民听得直点头。
山西村开设了“九点半课堂”,一大早,向前服务分队的老党员杨良能和一群老熟人端着茶杯围坐在木桌前,讨论当下时事热点,忆苦思甜,抒发爱国情怀。
不仅仅是草根名嘴,星甸街道请来了“专业选手”。浦口区“浦言朴语”宣讲团多次走进星甸,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与乡村实际进行宣讲,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全面加强。
一件红马甲,穿出了文明实践的新风尚。星甸街道党员群众在文明实践过程中形成好家风、传承好家风,以家风塑乡风,以乡风润民风,真正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以星甸为样板,浦口区目前已建立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实践点22个,设立志愿服务项目886个,募集志愿服务者8.6万名,服务受益群众达29万人次。下一步,浦口区将持续加强思想引领,探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揽基层治理,全面改革、大量实践,努力促发展、解民忧,树特色、创品牌。
通讯员 秦 峰 张 程
专家点评 >>>
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作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改革试点地区,围绕建强宣传阵地,有效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高水平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等五大实践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围绕提高工作实效,通过制订“菜单”、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让群众真正从志愿活动中有获得感,让“文明实践”直抵人心,真正实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围绕实现长效常态,以“十二有”为工作标准,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创新鼓励激励和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
从星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经验来看,该街道把握核心要义,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任务,有效地聚合了社会资源,拓展了服务功能,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化活动浸润乡村院落,让科学技术走进田间地头,让文明新风融入百姓生活,构筑了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和新阵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 刘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