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更新。3月29日下午,《清明》主编、一级作家赵宏兴做客第92期“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此次活动在庐江县政务中心举行,讲座主题是《从日常生活到文学创作》,这是“合艺新风”合肥市文艺志愿服务下基层系列活动的一部分,由合肥市文联主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市作协、庐江县文联承办。
图片说明:文学的核心是关注人
文学在人生中不可或缺,它并非是一种强加的任务,而是人生成长历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赵宏兴认为,“文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人生的钥匙。如果人生缺少了文学这一环节,人生的拼图就少了一块,是不完整的。”
文学的核心是关注人,本质上就是围绕着形形色色的人生展开。无论是丑陋还是美丽、正面还是负面的人性,都能在文学作品的世界里找到踪迹。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大家无需在现实生活中与每个人亲身交往,就能了解人性的复杂多样。
从“鸡毛蒜皮”中塑造文学人物
作为作家,需要用一种特殊的眼光去审视日常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现象。也不是只有经历了巨大的挫折,或者波澜壮阔的生活才能进行创作,平凡的日常生活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创作素材。
赵宏兴举例说,像著名作家刘震云,他擅长描写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那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如夫妻拌嘴、孩子上学、日常饮食等,都是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但关键在于,大家学会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片段中,寻找到文学的意义,将它们巧妙地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这就是作家独特的能力所在。
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等不同的文本,在创作过程中,人物塑造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人物有的是在作品前面,有的是在作品后面。可以说,人物是作品的灵魂。一部作品如果成功塑造了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就已经成功了大半。大家熟知的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因为其中某个或某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而被大家所铭记。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从哪儿来?
赵宏兴结合日常创作经验,透露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来源。他说,人物形象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物形象来源于作者自身。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而具有重大情感冲击的经历,如爱情的甜蜜与苦涩、面对亲人离世的痛苦等,都是创作的丰富素材。这些经历就像是人生中的断层,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故事,是最容易激发创作灵感的部分。许多作家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
人物形象也可以从他人的叙事中转化而来。大家在生活中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可能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大家对这些故事的理解和思考不断深入,可以将这些人物形象同化为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赋予他们新的生命和意义。
另外,广泛的阅读也是人物形象的重要来源之一。艺术作品对作家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当大量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后,往往会受到其中人物形象的启发,从而在自己的创作中塑造出类似或新的人物形象。阅读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作家创作的自由和质量。如果没有掌握大量的文本和写作技巧,在创作时就会感到困难重重,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通过大量阅读,作家能够熟悉不同类型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在创作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也能够更好地分辨作品的优劣。
他还介绍了结合具体的创作例子,讲述了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与作品的积极意义、情节把控与人物塑造的艺术、人物与作品的关系及作品的正能量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他认为,文学作品和现实世界相互影响。文学世界是作家创造的虚拟世界,但它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同时又能反过来影响现实世界,让现实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积极而有意义。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能够影响读者的人生观念,为读者提供一种人生的坐标,让读者在面对困难时能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力量。
赵宏兴笔耕不辍,已出版《父亲和他的兄弟》《画马》《头顶三尺》等10部个人作品集,并斩获了冰心散文奖、梁斌小说奖、安徽省政府文学奖等多个重要奖项。现场,来自庐江县的文学爱好者与赵宏兴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提问,并携带小说集《画马》请赵宏兴签名题字。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戴小花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