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吴江汾湖高新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走在前、做示范
价值转化,绘好先行示范新画卷
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吴江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历经多年的创新探索,正在全面进入“价值转化期”,把“天时地利人和”之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转化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重大使命,把握价值转化之道,汾湖发起项目集聚攻势,加快释放创新活力,彰显惠企利民温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走在前、做示范,努力把汾湖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项目引力
7月23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汾湖高新区的苏州南站施工现场,看到独特的“六边形”造型已经成型,“苏州南站”站名牌标识钢构件安装到位,站房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苏州南站是沪苏湖和通苏嘉甬两条高铁“十”字交会枢纽站,也是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和苏州轨交10号线并行45度斜穿的“十”字交会点。目前,沪苏湖高铁已全线铺轨贯通,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通苏嘉甬高铁汾湖段施工稳步推进;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及苏州轨交10号线苏州南站预埋工程主体结构全部完工,建成后将为区域交通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吴江区委常委,汾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建忠看来,随着苏州南站年底通车,汾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同城效应将加速放大,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协同发力、高端人才和项目的双向奔赴。
伴随“价值转化期”悄然而至,汾湖紧抓机遇,把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项目引力,以项目化推动一体化,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在汾湖集聚、增值。
抢开工、提速度。今年以来,汾湖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费舍尔机器人科技总部项目开工,将生产中高端智能机器人;扬子江长三角健康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加速布局高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来到省重点项目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现场,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画面令人印象深刻,一卷卷厚度从2微米到350微米不等的薄膜成品整装待发。基地相关负责人、江苏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鞠金虎介绍,项目一期工程12条聚酯薄膜生产线已全部试生产,目前在陶瓷电容器、偏光片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走出去,引进来。4月9日,2024苏州吴江(深圳)产业创新合作推介会上,汾湖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28.75亿元,涵盖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4月26日,2024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上,汾湖签约11个项目,包括外资、内资和基金项目,总投资约30.3亿元;7月26日,2024苏州吴江(上海)产业协同发展推介会暨跨境电商大会上,汾湖又签下13个项目,总投资39.69亿元,涉及低空经济、装备制造、半导体、跨境电商等领域,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随着一个个项目相继落地,汾湖的产业集群也正经历着“转化”,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而转型。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抓手,汾湖提出“521”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一个500亿级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一个200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
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活力
在苏浙沪两省一市的交会点上,一座地标建筑——水乡客厅·方厅水院正在拔地而起。太浦河畔,塔吊林立,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目前,上海馆与江苏馆已完成主体结构的施工,三座人行桥梁已经全部合龙,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与创新发展的新平台。
在汾湖境内的水乡客厅吴江片区,重点项目科创学园已经破土动工,建成后将聚焦数字经济、绿色零碳等创新产业的研发应用环节,通过搭建技术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交易等平台,汇聚创新资源与人才。
当前,汾湖元太芯谷、汾湖创新经济产业园、汾湖智慧谷、元盛产业园等科创载体正在加快建设中。
有了这些载体支撑,汾湖叠加政策、资金等要素资源,精心打造创新的“热带雨林”,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纷至沓来。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创新靠人才。黄北举,中国科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苏州微光电子融合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致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光电芯片。之所以选择汾湖,黄北举认为,“这里的产业基础、营商环境,以及作为先行启动区的国家战略背景,让他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走进苏州钧舵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人员们正忙于测试和优化机器手。今年,该企业新研发的机器人五指灵巧手备受市场关注,产品供不应求,预计年销售收入将增长200%。企业董事长介党阳介绍,今年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增加了30%,并与高校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致力将中国机器人灵巧手推向世界。
以汾湖科技创业园为例,该园区已累计成功孵化超40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信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称号。
在汾湖,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能力。中城工业集团是汾湖新晋的“中国独角兽企业”。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东风,该企业于2021年将总部迁至汾湖,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已成为国内新能源商用车与专用车、智能升降系统与电梯、智能电气与绿色能源等行业的佼佼者。
除了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汾湖还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赋能工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同步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仅在2023年,汾湖就获评星级上云企业93家,新增国家级5G工厂4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市级智能工厂2家。
放眼汾湖,电梯、光电通信等传统产业多面开花,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优势产业拔节生长……处处释放出创新创造的活力和产业升级的进击之势。
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惠民实力
正值盛夏,走进位于汾湖高新区三好村的“曲水善湾”乡村综合体,73岁的杨仁明热情地招呼记者,到他家庭院里纳凉。他的家是一幢四层高的楼房,小院里布置着精致的假山和花卉,与对面波光粼粼的众家荡相映成趣。“这里生态好,比城里的公园还漂亮,小辈们周末回来都说像度假!”杨仁明的笑容透露着自豪。
杨仁明是留在“曲水善湾”的28户原住民之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汾湖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拆迁方式,而是尊重村民的意愿,鼓励他们参与到农文旅融合中来,共同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留住乡愁记忆。如今,留下的村民不仅可以自己翻建房子经营民宿,还能向游客出售当地特色农产品。
“曲水善湾”美景如画的背后,是汾湖下大力气整治生态环境,推进环鼋荡美丽乡村群建设的成果。鼋荡于去年获评示范区首个示范幸福河湖,鼋荡生态绿道获评2022全省最美跑步线路。
有价值的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把握价值转化之道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汾湖聚焦民生需求,实践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持续推动医联体、沪苏合作办学等共建共享项目,让百姓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走进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宽敞明亮,医护人员忙碌而有序。医院不断深化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合作,新增8个同济十院诊疗中心,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让汾湖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上周,上海专家在我们医院做了21台手术,数量快赶上本院医生的一半了,患者的反馈也都很好。”吴江五院副院长沈春强说。此外,汾湖还建成数字医疗服务站,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办理上海医院的预约挂号,复诊药品直接寄送到家。
“虽然现在是暑假,但学校招生办的电话一直响,许多‘新汾湖人’咨询孩子上学问题。”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汾湖实验小学常务副校长於丽虹透露。自2021年以来,学校引入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的管理教学机制,打造特色的“摩天轮”阅读课、英语拓展课、戏剧课等,为汾湖居民及周边地区的人才子女提供多元化教育模式。
百姓满意是发展的最大价值。阔步走在先行示范道路上的汾湖,正加速推进转化进程,打造一座近悦远来的现代化新城,呈现“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的迷人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