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民生

1153年前的瓦官寺经幢现老门东 出现原因仍费解



长三角城市网讯 瓦官寺是南京历史上著名的寺庙,如今的门西(中华门以西)胡家花园附近,就有一座重建的瓦官寺。很多历史资料也记载,瓦官寺位于南京门东花露岗一带。最近,南京书法家、金石拓片收藏家叶伯瑜向记者展示了几张唐代经幢残件拓片。该经幢残件却发现于老门东,其中的原因至今是谜团。

瓦官寺始建于东晋

瓦官寺是六朝名刹。据《金陵佛寺大观》一书记载,瓦官寺位于南京城区西南隅花露岗。早在东晋元帝时期,丞相王导在这里设置“陶官”,相当于主管陶器作坊的官署。晋哀帝兴宁二年(364),“陶官”被搬迁到秦淮河北岸,这块地方被赐给了一个名叫慧力的僧人建造寺庙,这就是瓦官寺。

瓦官寺在六朝时非常著名,收藏有东晋著名雕塑家戴逵父子所塑的五尊铜佛像、狮子国(斯里兰卡)进贡的白玉佛像以及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合称“三绝”。南朝时,瓦官寺所在地被被称为凤台山,梁武帝在凤台山上建有瓦官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就是写于此地。

据记载,瓦官寺在五代时先后改为吴兴寺、升元寺,北宋初年遭到战火严重破坏。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复建为崇胜戒坛院。到了明代初年,这座寺庙再次荒废,成为开国功臣徐达家的花园。明万历十九年,僧人圆梓重建寺庙,叫做丛桂寺。状元焦告因为佛殿旁边有凤凰台,更名为凤游寺。清末太平天国时期,凤游寺遭到严重破坏,只剩下几间破屋,民国时期寺内尚存石狮、石香炉、石瓶等文物,后来被文物部门妥善收藏。

藏友散步发现经幢构件

“从瓦官寺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出,它的名称至少经历了瓦官寺―吴兴寺―升元寺―崇胜戒坛院―丛桂寺―凤游寺的演变。这所寺庙历史上屡建屡毁、屡毁屡建,但似乎一直都在门西凤凰台附近!”叶伯瑜说。

因此,当在老门东发现瓦官寺经幢残件时,叶伯瑜感到非常惊奇。

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起,当时老门东历史街区还在建设之中,一个夏夜的晚上,有几个搞收藏的爱好者到附近散步,在路过箍桶巷的一处工地时,一个眼尖的藏友看到地上有个棱形体的石头构件,上面隐约有字,被丢弃在一旁无人关注。

这位藏友立刻将石头构件收了起来,后来构件进入收藏市场,被藏家买走。幸运的是,叶伯瑜将构件上的文字拓印了一遍,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出现在门东令人费解

“从铭文上来看,这是一件唐代经幢的残件!”叶伯瑜介绍,经幢就是刻有佛经的石柱,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一般放置在寺庙中或者通衢大道的路旁。通过拓印,叶伯瑜确认,经幢上文字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题款证明,经幢所立的时间是唐咸通四年,也就是公元863年,距今1153年。

从铭文看,这个经幢是一个名叫周茂诚的人,为了他的儿子周行琮的疾病能够早日痊愈,而捐建的。立幢人除了周茂诚,还有他的母亲刘二娘,妻子罗十一娘。铭文还显示,这根经幢所立的位置是“瓦官寺食堂”前,拓片上“瓦官寺”三个字非常清晰。

“这就很有意思了,从瓦官寺的历史演变来看,它似乎一直都在门西,这个瓦官寺经幢怎么会在门东出土呢?”叶伯瑜说,这根经幢的发现地,就是现在老门东入口处牌坊的旁边。

叶伯瑜猜测,“瓦官寺”经幢出现在老门东,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唐朝咸通年间,瓦官寺可能就在如今的老门东,只是史料里没有明确记载;第二,由于某种原因,在历史上某个时期,经幢被人为搬到老门东,但这种可能性较小。

“具体是怎么回事,还需要更多资料来证明,但这件唐代经幢的发现,对于研究瓦官寺乃至南京佛教史,的确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叶伯瑜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4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