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莫愁路329号,一堵四百多米长、看似普通的墙,最近在剥离了表面的石灰后,里面竟然露出了密密麻麻的明代城墙砖!如此体量巨大的城砖墙,因何而建,又建于何时?有学者认为,这堵墙的来历不一般,它极有可能是太平天国时期东王府的一道围墙,而这些城砖则是从明故宫拆过来的。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莫愁路329号的广电越界梦幻城,在园区的最深处,记者看到了这堵巨大的城砖墙。最初的发现者,是朝天宫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振荣,他同时也是一位南京地方历史研究学者。
张振荣告诉记者,这堵墙是广电越界梦幻城与汉中门小学(今石鼓路小学西校区)、侯家里小区、军械局小区相邻的围墙,为东西走向,长接近四百米,高四米左右,最近环境出新,墙体竟然露出了一块块巨大的城砖!”
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有一段五十米的墙体完全露出真容,密密匝匝,全部是老城砖,从底部到顶部,垒了共有20多层,极其壮观,走近一看,其中部分城砖上还有铭文,记者随便查看了一块,上面写着“池州府提调官通判……铜陵县提调官主簿……”等文字,这是标准的明代城砖的铭文格式。
找来尺子,记者和张振荣对城砖进行了测量,每一块城砖长约42厘米,宽20厘米,厚11厘米,这个规格和城墙上的城砖也基本一致。粗略估算,这段四百米城墙上可能蕴藏着数万块老城砖。
围墙可能与太平天国有关
从事文物报道多年,看过很多用老城砖砌筑的建筑,但体量如此巨大的城砖墙,记者还是第一次见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南京城墙很多部分被拆,距莫愁路不远的水西门就是拆于当时,很多城砖被一些单位或者个人拖回去建房,这堵巨大的城砖墙会不会建于当时呢?
经过调查,张振荣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当时,汉西门至水西门段城墙被拆毁后,大多数城砖用于范家塘、石桥村等周边民房建设。
在进行深入考证后,张振荣将目光投向了清末在南京持续了11年的政权――太平天国。
这堵墙可能是东王府遗迹
“太平天国时期,这块地方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王府――东王府,这堵墙会不会是东王府的遗迹呢?”张振荣发现,城砖墙顶部还留着朱红色彩,这也不是寻常宅邸所能使用的。
史料记载,1853年二月廿四(农历),太平军攻下南京,杨秀清由水西门坐轿进城,先驻将军署(明故宫),不久又搬到藩署(瞻园),最后搬到汉西门山东盐运使何其兴的宅邸,后来又将一户姓史的人家圈入,“其大致范围,相当于现在黄鹂新村、广电越界梦幻城、罗廊巷等处。
南京图书馆所藏山曲寄人题壁诗稿本,第三首《三立东王府》诗前两句说:“黄鹂雅号是高岗,筑起巍峨四面墙。”形容东王府在黄鹂巷(本名黄泥巷),也就是今黄鹂新村一带。
《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五说:“黄泥巷,古运巷。按《建康志》:运巷,与今天庆观相接,即黄泥巷。沈约《自序》曰高祖赐馆于都亭里之运巷,即此。有何其兴运使宅。”这句话明确说,何其兴宅邸在黄泥巷。
根据各种资料,张振荣指出,东王府就是在如今的汉中路虎贲仓以南,堂子街以北,罗廊巷以东,黄鹂巷侯家桥以西的地域。收录在《南京建置志》中的《东王府平面图》显示,东王府的头门,就开在黄泥巷(黄鹂巷),后者正是如今广电越界梦幻城中的一条道路。
这些城砖都来自明故宫
根据这些街巷的演变,张振荣判断,广电越界梦幻城这道长约四百米的围墙,极有可能是太平天国东王府的一道围墙。近几十年来,在广电越界梦幻城(原南京工艺装备厂)附近发现了堂子街108号太平天国衙署(即太平天国壁画馆艺术馆所在地)、曾水源衙署(占用侯家桥原清朝广东粮道易长华的宅子)、东殿吏部尚书李寿春(罗廊巷民居)、东殿吏部二尚书侯谦芳官署(罗廊巷民居),它们都围绕着东王府,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格局。
那么,为什么东王府的围墙会使用明城砖呢?张振荣介绍,史料记载,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杨秀清选址黄泥巷建东王府,为了准备建材,命人大肆拆毁明故宫的宫墙,将城砖运到城西建造王府,筑造高大围墙。明故宫旧址内还有一百多块明朝的白石铺地砖,也被杨秀清取走,用作东王府铺设的地砖。
张振荣说,不管从地理位置,还是史料记载分析,此次发现的这堵围墙都极有可能是东王府的遗迹,如果能够确证,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他希望文物部门和太平天国史学界对这堵饱经沧桑的围墙给予关注。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