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一夜的暴雨,让昨天早高峰很多使用滴滴和优步等网约车平台出行的乘客“很受伤”:因为网约车平台的动态调价,一些乘客在上班路上支付了比平时高出两倍多的价格。那么动态调价是何原理?溢价会不会有封顶限制?
平时30元的路程 昨天付了81元
市民李先生家住江宁,因为网约车的方便快捷加上打车软件的补贴,上下班使用网约车成为一种习惯,从家到公司的距离大概要支付30元左右,逢高峰期会更多。但昨天早上,由于堵车加上软件2.4倍的溢价,李先生共支付了81元的打车费用,高额的费用让他直呼“伤不起”。
昨天遇到高额溢价的并非个例,不少乘客因为高价最终无奈放弃叫车。很多乘客关心,每次不同的溢价是根据什么原理得出来的,会不会对于溢价没有封顶限制?
南京网约车需大于求时间占15%
“昨天,南京很多地方淹水,出行成了难题。”滴滴南京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后台来看,叫车的需求已经远远大于供给,这个时候就会有智能系统对区域价格进行动调。“这个动调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去抑制需求; 第二个增加供给,这一套逻辑都是我们背后的大数据分析自动出现的。”与此同时,后台也会进行一些人工干预,比如将网约车司机向着南京南站或者河西引导。
根据南京本地数据,6月份供不应求占总比大概是15%,主要出现在每天早高峰和晚高峰,这个时候就会启动动态调价。
目前尚未出现过 超过3倍溢价
滴滴南京负责人也解释,动态调价的原理是希望通过价格杠杆来撬动供需,在汽车数量无法满足订单需求时,用价格来增加供给,这样乘客可以更快打到车。动态调价未必只用在高峰阶段,在运能紧张的区域,非高峰时段也可能加价。“此外,动态调价只是一种选项,不是强制的,如果要尽快出行,可以选择加价,如果不介意再等等,也可以选择不加价。”
另外,动态调价算法是非常精细的,具体到每一单的动态调价都不同,会根据路途远近、回程乘客多少等历史大数据,去判断每一单的动调数量。在同一个区域,出发点相同但终点不同,动态调价也是不同的。在运力刚性不足的情况下,一方面让出行需求最紧迫的用户得以成行,一方面也通过价格杠杆,吸引更多运力到相关区域,缓解运力紧张,动态调价也会随之下降。“目前,动态调价的区间主要在1-3倍之间,没有出现过3倍溢价的情况。”
相关新闻
南京网约车订单量接近出租车 智能拼车提高效率
昨天,记者从南京社科院社会发展评估中心、东南大学交通法制与发展研究中心与滴滴出行共同主办的“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南京网约车订单量已经接近出租车,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也成为方向。
统计数据显示,在南京这样移动出行渗透率高的城市,各类网约车平台的专车、快车、顺风车承接的订单已经接近原有整个出租车市场的订单。与会专家指出,出租车行业的发展之路,首先要提升服务。同时,出租车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也必不可少。“比如网约车的动态调价,就是用更贴近市场的价格机制调整供需。”此外,出租车行业还需要提升效率,借鉴网约车的大数据研究成果,积极向线上转型,增加效能。
对此,滴滴出行表示,可以在技术融合上通过网约车的流量入口为符合条件的出租车引流,同时用智能拼车算法进一步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效率。“我们如果把两个顺路的出租车用户拼在一起,如果每个用户出60%的车费,司机就能得到120%的费用。”另外,滴滴将投入1亿元人民币建立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基金,用于对出租车服务转型升级进行资金补贴,还将为司机提供福利。
东南大学交通法制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大松表示,“2012年交通部就把出租车定位改了,出租车就是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不再是公共交通的补充,也不是公共交通组成部分,就没有像公共交通普遍性的义务。这也就意味着,价格调整和浮动机制可能成为出租车市场化的一部分。”顾大松指出,南京有很好的基础,完全可以使用此前大批量的中高档出租车做这样的融合发展。“日前南京多家公司联合推出有滴平台,也是主动转型的表现。”
金陵晚报记者 孙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