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民生

南京市民中华门城墙内发现79年前隐秘的抗战机枪暗堡

长三角城市网讯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南京,依然保留着与八年抗战相关的遗迹。“老南京”版曾经报道过,几位热爱南京古迹的市民长期寻访和抗战有关的民国碉堡、工事。记者了解到,他们又开始寻找遗留在南京城墙上的抗战工事、机枪射孔,已找到了19处。最近,他们在中华门的城墙表面,就发现了一个隐秘的机枪射孔。

抗战前城墙内修筑工事

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守军依托南京的地形,利用战前修筑的工事碉堡,使用明代初年建造的古老城墙,给予日军极大杀伤,极大地阻滞了日军占领南京的步伐。

南京市民黄先生和几位好友一起,一直寻找野外的抗战碉堡、暗堡、工事,已找到180多处。在翻阅史料过程中,他发现,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国民政府对南京城墙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改造”,在墙体内外修建了一些工事和机枪射孔。

“城墙其实就是一个大型军事建筑,其设计思路对应于冷兵器时代。”黄先生说,朱元璋建造城墙时,在城墙上下留下了大量的雉堞、垛口、瓮城、千斤闸、藏兵洞,都是出于军事防御的设计。但到了枪炮轰鸣的热兵器时代,曾经“高坚甲于海内”的南京城墙,其军事功能就已大大落伍了。

黄先生说,从史料里看到,国民政府考虑到了南京城墙的军事价值,对城墙进行了充分的改造,建造了一些机枪掩体、堡垒式工事、射击孔等等。

老照片记录中华门射击孔

根据抗战史学者的研究,南京保卫战中,南京城墙的中华门、光华门、中山门三座城门,是激战最为惨烈的三个地点。一直到1937年12月12日,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下达撤退令,上述三座南京城门都没有被日军攻破,“其实是中国守军主动撤退后,城外的日军部队才得以进入南京城的!”黄先生说,由此也可以看出,“城墙工事”在南京保卫战城垣作战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年的“城墙工事”现在还剩下多少呢?在对南京城内城外的民国碉堡进行了整体梳理后,黄先生和他的朋友将目光投向了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表面还留有一些机枪射孔,也就是当时的防御工事。”黄先生介绍,其中较为明显的一个,在挹江门北侧城墙上。在太平门和中山门之间的龙脖子段城墙,也有同样的长方形的机枪射孔。

在资料里,黄先生查到中华门城墙表面也有若干射孔,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位于门洞和“中华门”横额的正上方,他拿出一张拍摄于战前的中华门老照片,门洞上有四个字的大标语――“誓复国仇”,在标语正上方可以隐约看到一个方形的孔,“这就是当时的机枪射孔!”

射击孔就在门洞正上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要找到这个射孔,并不是很容易。中华门表面的城砖斑驳脱落,有十多个小孔,哪个才是中国守军重机枪从中伸出来,朝着城外日军猛烈扫射的射击孔呢?

在城墙研究者的帮助下,黄先生找到了这个射孔。这个射孔就在“中华门”横额上方,到城墙顶部和横额的距离大致相等。黄先生登上中华门城墙顶部,顶部有七个明代留下来的藏兵洞,正中间一个已经被开辟为展厅。走到这个洞的最深处,正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射孔的内部,也就是当年中华门门洞上方那个大型重机枪工事。

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射孔下方有一个长方形的台子,可以架设重机枪,射手和弹药手也可以蹲在台子上,对外面射击。站在里面,透过射孔,能看到长干桥和雨花路的全貌,遥想一下,1937年12月,中华门城楼上的中国守军51师官兵,就是依托这个工事,重机枪猛烈扫射,打死了来犯之敌――日寇第六师团的大量官兵。“这个工事非常有价值,如果加上一挺重机枪就是当年的模样!”黄先生说。

别忘了这些“城墙抗战工事”

类似于中华门机枪射击暗堡,黄先生已经找到了19处。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绘制的《南京城防工事现况要图》来看,分布在南京城墙上的各种城防工事多达62处,其中重机枪掩体就多达50座。城墙研究专家认为,这些“城墙工事”的大部分,都是抗战爆发前修筑的。

“留存至今的城墙工事已经不多,主要是射击孔。”除了中华门、挹江门、龙脖子段,黄先生在清凉门、神策门、中山门、前湖、琵琶洲、雨花门、定淮门、小桃园、太平门、富贵山等处城墙上还找到十几座重机枪射孔。

城墙研究专家的研究则发现,民国时期在南京城墙上修筑工事,是先将所在位置的城墙墙体挖空,填上块石,用石灰砂浆灌满作为碉堡基础,上面再用钢筋水泥砌筑碉堡。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天则是南京城墙650周年“生日”。黄先生说,在为城墙“庆生”的同时,也别忘了这些“城墙抗战工事”,可以设置说明牌,向人们介绍城墙经历的抗战洗礼。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90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