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昨天上午,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飞船入轨后,两天内将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按照计划,飞船入轨与天宫二号对接还需要两天,这是什么原因?成功对接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航天员在太空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记者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的闻新教授解读本次飞行的看点。
看点?1 对接为什么要等两天?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神舟十一号入轨后,还要花两天时间才能和天宫二号对接?闻新打了个生动的比方,他说,太空对接不像在地面开小轿车,随时可以转弯路、走捷径。“天宫二号在距地面近400公里轨道,神舟十一号飞船在稍低的轨道飞行,它从后面追上去,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天体运动规律,借地球的引力飞行。”闻新说,两天的时间恰好是神舟十一号能与天宫二号“相遇”的时间,而假如神舟十一号没准备好,可能就要再飞几天,找下一个周期对接。
闻新介绍,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是本次发射的技术亮点之一。二者对接后,航天设备的整体管理是一个技术亮点,值得一看;另外,宇航员要在太空生活33天,神舟十一号的生命保障系统要接受这么长时间的考验,这也是一个亮点。
看点?2 太空对接意义在哪里?
闻新教授曾从事航天器总体设计工作,他告诉记者,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对接非常有意义,为我国今后建立空间站奠定基础。
“在太空建空间站和在地面盖房子的原理一样,需要经历组合、对接和维修这几个过程。”闻新具体解释说,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组合,整体看起来是“长条形”的。
而按照规划,我国预计在2020年在太空建立首个约60吨重的空间站,规模比天宫二号大,需要好几个天宫二号组合起来,可能整体看起来是“中”字形的,届时,我国有望成为除美国和俄罗斯外,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建立空间站的国家。
另外,这次航天员在太空也将尝试做一些卫星装备的工作,所以,这次神十一和天宫二号对接可以看作是对未来建立空间这个目标的探索。
看点?3 太空生活有哪些挑战?
本次随神舟十一号一起飞行的两位航天员是景海鹏和陈冬,其中景海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为什么选择他?闻新分析说,“从已有的经验看,航天员上太空多次,经验丰富,遇到突发的问题,执行任务更有把握。”
宇航员在太空要经历这几个阶段,空间环境适不适合宇航员生活,生命保障系统是不是经得起这么长时间的考验,这是一大挑战;太空的微重力对人体血液的流动,对骨质密度都有影响,宇航员会做一些运动克服微重力给人造成的危害。另外,宇航员这么长的时间在太空,可能面临压力,还好可以和家人朋友视频,可缓解压力。
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两位航天员也将开展一系列空间实验。首先是航天员自身的生理变化实验,第一次飞行33天,人体自身变化需要连续追踪。其次是太空育种实验、材料科学实验等等,在地面上做实验和在太空中做实验将会有很大的不同,最终结果也引得万众期待。
另外,香港学生提出的三项实验也将一一进行,分别是在太空中制造仿生薄膜、养蚕吐丝、观察双摆运动,闻新教授介绍,这三项实验将很有可能以直播形式进行,一则可以给大家上一堂珍贵的“太空科学课”,二则也是作为科普,让老百姓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事业。
“空间应用系统总师”是南航校友
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之一的空间应用系统,主要负责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后,宇航员开展的主要任务就由空间应用系统“接力”了。
记者昨天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了解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是南航校友,1984年毕业于南航航空陀螺及惯性导航专业,1999年被任命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2009年至今任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直接参与航天研究的高校之一,与神舟系列工程渊源颇深。
该校校旗2005年曾随神舟六号一同遨游太空。除了赵光恒之外,南航1988届毕业生秦文波先后担任神舟四号副总设计师、神舟五号飞船系统副总指挥;在此前的神舟飞船发射中,南航直升机研究所顾仲权教授课题组用几年时间,攻关设计了火箭安全运输到发射场的“减振外套”;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周建江教授的科研项目则主要解决了神舟飞船从太空返回地球后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到返回舱降落地点的技术难题。
神舟系列之外,中国探月工程探测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天宫二号副总指挥穆东明也是该校校友。此外,除了总师,南航还有一大批中青年校友奋战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当中。
□金陵晚报记者 李晨 通讯员 王伟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