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随着冬季即将来临,由于季节变化导致老人痴呆病症、精神忧郁症、脑梗塞等疾病频发,从而导致老人走失警情增多。寒冷的冬季,老年人的走失,让人觉得格外揪心与担忧,同样冬季因为老人走失而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比例也相对更高。据统计,2015年南京鼓楼公安分局接报走失老人警情1180起,2016年1月1日至10月20日接报890起,其中仅去年冬天就接报240起,占全年的20%。为此,鼓楼警方结合以往接警案例,就如何有效预防老人走失提出警方建议。
老人徒步十几公里找不到家
去年11月17日,南京一位八旬老人从雨花台区铁心桥附近徒步十几公里走到了鼓楼区龙江附近。因为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在群众的帮助下,老人最终被鼓楼公安分局江东派出所民警“收留”了。
可当民警试图与老人交流时却发现很困难,她说不出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儿女姓名、单位,更别说电话号码,而且老人也不识字,身上也没有任何能够证明身份信息的证件、卡片等。
民警通过警务平台搜索全区乃至全市范围内的走失老人,均没有收获。此时天已经黑了,民警只得先安顿老人吃饭、洗漱。民警朱长星发现老人衣衫单薄,手冰凉,担心老人着凉生病,特意请食堂师傅为老人煮了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还把自己的宿舍腾出来,收拾好床铺,又从内勤民警那多拿了一床被子,打开空调,准备安顿老人休息。
可是到了晚上10点,老人坚持要离开,她一直声称家就住在附近,自己能走回家。无奈之下,朱长星决定开车带着老人去碰碰运气。但朱长星开车带着老人把辖区内大小居民小区都挨个转了个遍,始终没找到老人的家,而此时已经是凌晨一点了。经过耐心说服,老人终于同意先回派出所休息。
老人睡下后,朱长星再次梳理了警务平台,然后汇报指挥中心,请求群发短信,帮助寻找。直到第二天中午11时许,一条微信朋友圈的寻人信息经过层层转发,辗转进入了朱长星的视线,“我的外婆于昨日在家门口走失,当时身穿……”并附上了一张老人的照片。
“这不正是我们接回的老太太吗!”经过核实,很快老人的女儿就焦急地赶到了江东派出所,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过去了整整一昼夜。
据老人女儿介绍,他们住在雨花台区铁心桥附近,差不多前一天上午9点老人趁家人不在自行出门散步,她随身应该带了一个拎包,里面有一些身份卡片,但很可能不知道被她丢哪里了。“我妈应该是走过来的,因为她身上没有一分钱,走了十几公里啊。全家人都出动了,急死了,就怕老人有什么闪失,毕竟这都过了一天一夜了。但是我刚过来就看到我妈在食堂和民警们一起吃面条,身上也干干净净的,吃得好睡得好,特别感谢朱警官……”老人的女儿紧紧握住民警的手,感激不已。
老人走失原因有多样
根据接处警经验,警方分析老人走失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老年人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这种情况需要多加看护,如果照顾不好,无法想起回家的路。
2、老人年龄太大,记忆力减退,短时间内无法想起回家的路。
3、昼短夜长,老人行动缓慢,很可能不能按预想的时间回到家,天黑之后,在走到拐弯岔路口时,出现方向迷失的情况。
4、有少部分老人是跟家人发生矛盾后离家出走。
小方法预防老人走失 不要延误最佳找人时机
家中年迈老人走失后,亲朋好友往往会心急如焚,情绪激动,从而延误最佳找人时机。因此,警方提示:当老人走失时,应及时拨打110电话求助。耐心报告老人走失的时间、地点和老人的姓名、年龄、口音、体貌及衣着打扮等,留下联系电话和联系人的姓名并保持通信畅通。
找到老人的近照,通过微博等自媒体推送给电视台等这样的有效媒体,或者通过在微信、QQ等现代化网络工具上发图寻人,有效缩小寻人时空。
此外,老年人的心理也应当关注和尊重。据警方介绍,很多走失老人不是说不出家庭住址和子女联系方式,而是觉得自己有能力找到回家的路,不需要民警帮助。因为害怕他人觉得老了,不中用了,甚至有的老人不愿意佩戴子女制作的联系卡片,在此,警方呼吁,希望子女们在与老人沟通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老人的心理。
□通讯员 鼓公宣 赵柏恋茹 魏山 金陵晚报记者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