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
原名:周耀平
生辰:1906年1月13日
祖籍:宜兴
出生地:常州青果巷
职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长三角城市网讯 他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经周有光先生的家人证实,2017年1月14日凌晨3点半,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指虚岁,下同)。而就在前一天,周有光先生刚刚过了112岁生日。
一周前他还表示
“想坐高铁回家,看看青果巷”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他通晓汉、英、法、日4种语言,曾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生于晚清,经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时期,被友人们戏称为“四朝元老。”说起来不可思议,百年青果巷,一步一名士。走出的大家,共有赵元任、瞿秋白、周有光三位。三个人,都为中国语言做出巨大贡献。
今年1月6日,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韩九云来到位于北京的周有光先生家中看望老先生,还向他致以家乡人民的深情祝福。由于刚从医院回来不久,周有光先生还在恢复休养中。周有光曾数次对家乡人赞叹高铁的速度,希望亲自坐一次高铁回到家乡,再亲眼看一下自己念念不忘的青果巷,并曾为家乡人题词“人文荟萃青果巷”、“明天会更好”。
就在前天,周有光刚刚度过自己112岁的生日,当天文化各界诸多人士去周家拜访。其中一位友人上午10点多到周家,给他送去生日贺卡,看见周有光“没有戴助听器,几乎吃不下东西,一袋400毫升的营养液打得很慢”,他临走前让周有光给他看一下舌头,周有光已经非常疲惫。据他口述,14日凌晨3点,周有光“情况变得很差”,被送往协和医院急救。凌晨4点左右,周有光去世。
获悉周有光先生逝世的消息,常州市领导于1月14日赶赴周老北京的家中吊唁,代表常州市委市政府对周老的不幸辞世表示沉痛悼念。除此之外,很多常州市民也对大师的逝世表示悼念之情。昨天下午,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的师生买来白蜡烛、黄菊花,自发悼念周有光先生。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2015年1月6日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国内首个以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命名的学院,当时已经110岁高龄的周有光老先生受聘担任学院终身名誉院长。
■相关新闻
周有光旧居已修缮完毕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拼音之父”周有光的旧居,也是他的出生地、位于常州市青果巷141弄东侧的礼和堂。整个青果巷历史街区仍然在进行施工,并没有对外开放。不过街区内的周有光旧居,已经修缮完毕了。礼和堂是明代建筑,曾是唐荆川“八宅”之一,占地面积1.65亩。2014年1月,礼和堂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如今已经修缮完毕,将布置成“周有光图书馆”。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旧居的一处庭院里,周有光夫妇的铜像特别醒目。这座铜像是2016年1月13日,周有光先生111岁生日当天揭幕的。
从经济学家到语言学家
他的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
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是启蒙思想家。
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周有光
在周有光身上,有太多的标签:经济学家、语言学家、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有人说:周有光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
周家祖籍宜兴。出生于常州,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并在上海银行兼职。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他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1949年,周有光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在50岁左右时,改行专职研究语言学,又取得了不俗的成就。1955年,周有光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委员,出版《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等语文专著20余种。也正是由于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周有光被不少人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不过,他本人却一直觉得被这样称呼不好。他曾多次表示:“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1989年,周有光离休,继续在家中研究和著述,成为启蒙胧思想家。
“周老曾戏言自己50岁起由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字。事实上,他在学术生涯中所获得的成功、成就和成绩,达到了近乎圆满的境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森根如是评价道。
他让汉语 “跃”上手机电脑
周有光认为,有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把汉字全部统一起来,这样就方便中国国内的文盲进入文化领域,对于知识分子同样有用处,不仅拿来认字,同时帮助来做文化工作。最近的发展就是大家都用手机,手机大家都可以打短信,怎么打短信呢,打了拼音立刻就变成汉字,假如没有拼音用手机或电脑就不方便了。
做客人民网访谈室时,周有光曾表示:“中国的注音字母是1918年制定的,在中国大陆已经废除了。有的人以为是推广拼音字母要消灭汉字,代替汉字了。这是一个误解,我们的文字,现在只有汉字,拼音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帮助汉字,使汉字用起来更方便。”
百岁仍笔耕不辍
学术上“绝不当和事佬”,生活中却宽厚而乐观
100岁出版了《百岁新稿》、104岁出《朝闻道集》、105岁出《拾贝集》、108岁出《周有光文集》,110岁时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问世。
我的身体状况还是好的,只是年纪大了一些。年纪老了,但思想不老。”――周有光
1991年,周有光将关注的目光从研究拼音、文字等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上。据张森根介绍,周有光迄今为止出版的40多本著作中,约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提出“终身教育,百岁自学”。在十年间相继出版了《百岁新稿》等书。
“为了追求真理,周老欢迎读者对他的文章提出批评。为了学术的发展,他也决不当和事佬。”张森根笑着说道。“比如,他不同意季羡林先生的一些学术观点,他就直接指出,但文章写得很温文,一点不带情绪。”
《周有光文集》策划人之一、责编叶芳曾说过,近年周有光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其实很耗费体力,“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乐观,是身边人对周有光的另一个印象。张森根回忆,周有光先生年轻时身体很弱,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但现在他活过了比三个35岁还长,“周老幽默地说:不能怪算命先生,那是因为科学发达了,他所以能活得健康。还有,就是上帝把他忘记了。他从81岁开始,作为一岁,从头算起,他还要继续读书、思考和写作”。
■链接
长寿秘诀是 “小事不生气”
百岁周老在自己撰写的书中曾透露长寿秘诀:张允和在世时,我们上午下午都喝茶,有时喝咖啡。从前在银行里,很多人请客,不能拼命吃,山珍海味会吃坏人。
我想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生活要有规律,同时胸襟开朗。健康有物质方面,有精神方面。物质方面我们要求不高。不要生气,都是小事情,吃亏就吃亏。
与“才女”张允和相伴70载
目送夫人与爱子离世,是他最痛的事情
1933年4月30日,在长达8年的“恋爱长跑”后,周有光与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张允和结婚。两人携手走过近70载风雨人生。2002年8月,张允和去世,享年93岁。
结婚前,我写信告诉她,说我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她说幸福要自己求得,女人要独立,女人不依靠男人。她当时的思想也比较开明。”――周有光
书房里与妻子的合影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2015年1月13日,周有光迎来110岁生日。新京报记者曾去周有光家探访,在周有光并不宽敞的书房里,最显眼摆放的是他与夫人张允和的合影。张允和出生于书香名门,祖父是和李鸿章齐名的晚清名臣张树生,她在“张家四姐妹”中排行老二。四姐妹中,大姐张元和嫁给昆曲名伶顾传?、三妹张兆和佳配文坛巨匠沈从文,小妹张充和则与美籍汉学家傅汉思结起跨国情缘。
张允和的父亲张武龄,生于清朝末年,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决定离开安徽老家,到苏州兴办新式教育,1921年在苏州办乐益女子学校。“张家四姐妹”受到了当时比较好的教育。叶圣陶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除了苏州,张允和与扬州也是渊源颇深。2001年9月25日她曾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爱扬州,扬州是我母亲陆英――亲爱的母亲出生的地方。到今天扬州东关街98号,还有我母亲出生的老房子。”张允和写这封信时,已九十二岁高龄。陆英嫁到合肥张家后,生子女九人。
妹妹“牵线”,他与张允和爱情长跑8年
由于周张两家当时都在苏州,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在乐益女子中学读书,和张允和是同学,常常来看周俊人,这样周有光与张允和就认识了。放假时,两家的兄弟姐妹常常在一起玩。在《周有光百岁口述》中谈起过两人长达八年的恋爱过程,他说,与夫人是“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发展,不是像现在‘冲击式’的恋爱,我们是‘流水式’的恋爱,不是大风大浪的恋爱”。婚后,周有光与张允和也是相敬如宾。张允和曾自称,与周有光每日都要碰两次杯,上午红茶,下午咖啡,几十年如一日。2002年,张允和离世。这给了一向从容的周有光不小的打击。他将昔日二人喝茶举杯的几椅换成沙发,固执地不再使用卧室,每日在书房蜷腿而卧。
百岁老人历经丧子之痛,三度病危
据周有光的外甥女毛晓园回忆,2014年,“表哥周晓平让我们把他接到舅舅家,他说要回家陪舅舅过生日。一个多月没见,父子俩见面非常高兴,吃了晚饭后还一起唱了歌,先用英文唱了圣约翰大学的校歌,接着又用法文唱了《马赛曲》。这么多年,我们第一次听到80多岁的表哥和100多岁的舅舅一起唱歌,令人动容。”但谁能想到这竟是永别,2015年1月22日周晓平去世后,2月周有光就因胃部大出血、肺部感染等问题住进医院,“表哥去世对舅舅的精神折磨很大,他身体变得虚弱了,人也清瘦了。
2015年,周有光在三个多月内被三次下达病危通知书。6月以后,他出院了,但“有时三更半夜想起晓平表哥还是会哭”,毛晓园说。
■链接 “民国四才女”的 感情归宿
民国四才女”指的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和张充和,四姐妹在诗词书画均有建树,她们的丈夫分别是昆曲名家顾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大师沈从文、汉学家傅汉思。
大姐元和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时便有“大夏皇后”之称,后来结识了风流倜傥的昆曲名伶顾传?。三妹兆和与沈从文的爱情可谓妇孺皆知。当时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的老师沈从文对她一见钟情。允和曾笑沈从文说他大概只能排为“癞蛤蟆第13号”,没想到那些执着地写给“三三”的情书,让沈从文最终抱得张家三妹美人归。张家小妹充和最后嫁给了曾在北大教书的汉学家傅汉思,傅汉思是世居德国的犹太人。1949年初,张充和与傅汉思赴美定居。
他回忆连襟沈从文:
若再多活两年,很可能得诺贝尔奖
周有光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连襟沈从文:他了不起的是,什么都是靠自修成才。因为他没有进过新式学校,不懂英文、法文,但是他大量阅读了法国译著,自己写的小说很像法国小说的味道。当年,他被安排到故宫博物院当解说员,别人都以为他很不高兴,他一点都不在乎,他说:“我正好有这个机会接触那么多古董!”于是,他就研究古代服饰,后来写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也证明,沈从文度量大,一点架子也没有,这也是他了不起的地方。沈从文如果多活两年,很有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与爱因斯坦两次面谈:
爱因斯坦十分随便,穿衣服不讲究
周有光和张允和结婚后,拿了张家给张允和的2000块钱嫁妆到日本留学,后来又到美国工作和学习,更有幸面见爱因斯坦,这种经历在今天看来,富有传奇色彩。周有光说:“我到了美国不久,有一个朋友是在宾州大学教书的著名教授,他认识爱因斯坦,在聊天中说:‘爱因斯坦现在时间空闲,你可以跟他去聊聊。’因此,我很有幸跟爱因斯坦聊过两次。当然都是聊一些普通问题,因为专业不同,没有深入谈一些话题。但是,爱因斯坦十分随便,平时穿衣服不讲究,给我的印象非常好,我们侃侃而谈,没有任何架子。”
他与另一位百岁老人杨绛:
医院会面,互道“久闻大名”
据《周有光文集》的责任编辑叶芳回忆,2015年,她在周有光住院期间常去探望周老,希望周老能够走出儿子去世的悲痛。当年5月22日,当周有光得知杨绛也同住在协和医院的高干病房时,便主动提议想去探望她。保姆将周老推到了病房,“他们两个人见面后,杨绛先生一脸羞涩,他们彼此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久闻大名’。”就这样,110岁的周有光在协和医院与105岁的杨绛先生,完成了“历史性的会面”。从杨绛的病房出来后,坐在轮椅上的周有光,在一个面对大街、能看到车水马龙的窗户前停留了很久……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奔 郭靖宇 陈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