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民生

浦口火车站启动文物修缮 2020年建成"民国风情小镇"

长三角城市网讯  13年前,随着最后一班客运列车停运,有着百年历史的浦口火车站沉寂至今。近日,扬子晚报记者走访发现,这座国内唯一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老站,开始搭起围挡进行文物修缮。下一步,周边3平方公里将以车站建筑为中心打造一座“民国风情特色小镇”,计划2020年建成。而文保专家在修缮中发现,车站附属建筑还是南京最早采用钢混结构的建筑之一,而车站大楼四周的走廊,也是南京最早一批采用进口热轧H型钢建造的。今天看似稀松平常,百年前却是最顶尖的进口技术。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可 杨民仆 文/摄

百年前的“高端洋气”:

欧式红房子连成片,修缮要还本来面貌

国内老火车站不少,但绝大部分只有一座候车大楼,浦口火车站的特点就在于候车大楼、月台、雨廊、售票房、贵宾楼、高级职工宿舍等主体及配套建筑,都被系统性地保存下来,堪称最完整的“百年车站”。

此次文物修缮属于一期工程,为浦口津浦路12号的7栋民国建筑和1栋50年代的公寓楼,其中民国建筑是当年津浦铁路管理局的高级职工宿舍楼,目前属浦口区不可移动文物。它们位于候车大楼的西北侧,从大楼广场前步行只要5分钟路程。

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房屋顶是青灰色的机平瓦,外立面是土黄色的水泥砂浆粉刷,若不是这些建筑具有类似“小二楼别墅”的形制,与一般民房无太多区别。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淳庆副教授负责编制文物修缮方案,他告诉记者,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他们就开始研究这批建筑的历史,进行详细的测绘和勘查。“我们发现,房屋现在的风貌和历史原貌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因为百年来被人为多次改建了。”淳庆告诉记者,1914年建成时的这批建筑,为清水红砖砖墙,屋顶采用红色金属屋面,看上去呈现出一片红房子,每栋建筑都有一部楼梯,室内还有壁炉,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

虽然建筑整体情况与原貌差异很大,但很多细节上还能看到时代的缩影。在淳庆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建筑上有几处外立面的水泥砂浆粉刷层脱落了,露出当年精美的红色清水砖墙及白色石灰勾缝。

百年前的“顶尖技术”:

这里有着南京最早的一批钢筋混凝土建筑

若追问为什么浦口火车站建筑是英伦风,首先要了解津浦铁路的历史。

1899年,清政府分别与英商汇丰银行、德商德华银行签署借款合同,开始筹备建设,此时就已商定,这条铁路以山东韩庄(今枣庄)为界,北段由德商承办,南段由英商承办。1908年、1909年,南北段分别启动建设。1911年,津浦铁路筑成,同时浦口火车站开始设计建造。“由于浦口火车站属于英国商人承办的南段,所以按照英国风格设计。对比之下,被称为‘远东第一站’的山东济南的老火车站因为属于津浦路的北段,所以呈现德国建筑的风格。可惜的是,济南老车站在上世纪90年代被拆除。”淳庆说。

在进行文物研究与修缮的过程中,淳庆发现,浦口火车站建筑中的月台、雨廊等附属建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我们注意到,它是南京最早的一批钢混建筑,1914年建成,仅比长江对岸的和记洋行的钢混厂房晚2年,这两个建筑都是英国洋行设计的。上海最早钢筋混凝土建筑是1908年的电话局大楼,武汉最早钢筋混凝土建筑是1905年的汉口平和打包厂。这一批建筑在国内首开‘钢混’之先河。”

“1875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至1900年之后钢筋混凝土结构才在工程界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由于当时钢筋和混凝土都是‘高大上’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一些重要的建筑。”淳庆说。

未来这里“昔日重现”:

打造“民国风情”特色小镇,预计2020年建成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浦口火车站就开始启动搬迁。此次浦口火车站的文物修缮,是为整个车站地块的打造做前期准备。项目建设方浦口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目前该地块的定位,是打造“民国风情”特色小镇,而整座小镇最具价值的文化遗产,就是车站建筑。“所以现阶段首要是保护文物,一方面恢复文物建筑的旧日风貌,另一方面还要对这些建筑的病害进行加固修缮处理,通过文物部门的验收后,再启动地块打造。”

这位负责人介绍,整个小镇的打造建设预计需要3年时间,力争在2020年建成。“功能定位上,我们主张以文化消费为主,不宜做餐饮,同时引入影视等文创类型产业项目入驻。”他告诉记者,由于浦口火车站的建筑产权属于铁路部门,目前功能规划还在商议过程中,有待最终出台。

专家感悟

世界领先的“样板工程” 曾激荡着国人的内心

做浦口火车站修缮方案时,我发现这片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领先”。您可能要说,这些建筑用的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有什么特别的,满大街都是。但把时间放在100多年前,这可就是稀罕物了,足以在国际级的博览会上引发“强势围观”。

中国的建筑发展,从考古实物来看,先后经历夯土的、纯木的、砖土的、砖木的等。近代以来,国外工业化生产的水泥和混凝土传入中国,进而又出现了砖混结构的建筑,而浦口火车站的月台和雨廊建筑采用钢混结构,在当时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有了钢材做“主心骨”,建筑变得更加安全可靠了,可达到前人未能企及的高度和规模,而不用担心倾覆。那些旧时代的砖木结构的豪华宫殿,在工业时代的钢铁大楼前,着实矮了一截。

中国金属冶炼的历史非常悠久,但铸造刀剑、农具与锻造建材,不可同日而语。钢材最值得称道的特性不在坚硬,而在柔韧,它能够通过微小的形变,承受、化解强大外力,钢材含碳量越低,就越为坚韧。想做到这点,需要有成熟的工业技术,对于当时刚从农业国向近代化转型的中国,显然超出了国力之外。

具体到浦口火车站的建筑上,更是如此。例如车站大楼四周走廊所用的钢材叫“热轧H型钢”。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热轧H型钢在西方国家也算是顶尖的技术了。当浦口火车站建筑上发现“热轧H型钢”时,心里着实吃了一惊。你知道国内什么时候,才成熟掌握这一技术吗?还要度过大半个世纪,等到七八十年代的时候!

所以,从设计风格和所用材料来看,浦口火车站是一座“进口”建筑。但它不只是当时西方列强向落后中国炫耀强大国力的产物,更是“强心针”或“催化剂”,激荡着每一个不甘落后的实业家的内心。以吕彦直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们,可能都考察过浦口火车站,进入30年代后,南京主城区那些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民国建筑就一座接一座拔地而起了。

浦口火车站打造一新后,和长江对岸的滨江风光带遥相呼应,必将成为旅游热点。如果未来您来这里游玩时,了解车站建造前后的历史与背景,那么站在候车大楼前、月台雨廊下、红房别墅间,心里或许还会像百年前的同胞们一样,掀起阵阵波澜。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生导师 副教授 淳庆(张可 整理)

浦口火车站 名人大事记

浦口火车站可能是整个南京范围内,历代名人涉足最多地方之一。淳庆向记者列举了浦口火车站历史上的名人大事记:

1918年,朱自清去北京上学,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写下《背影》。

1919年,孙中山在《建设》杂志上发表《实业计划》一文,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把浦口火车站列入建设重点。

1919年春,毛泽东送湖南留法学生去上海,在浦口火车站丢失了一双布鞋,陷入困顿,幸遇老乡,解了燃眉之急(斯诺《西行漫记》)。

1929年5月28日,装运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的火车通过津浦铁路从北平运抵浦口火车站,在这里稍作停靠后通过浦口码头过江,最后安葬于中山陵。

1949年,邓小平和陈毅由合肥到达浦口火车站,当夜过江,驱车进驻总统府,迎来南京解放的曙光。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浦口火车站的客运暂时停止。1985年再次恢复客运。2004年,浦口火车站客运正式停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308
收藏
分享